勤思考研官网

教育学考研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考研-学硕 > 教育学考研经验及复习指导

2019年天津大学教育学(不区分研究方向)考研经验分享

  • 时间:2019-05-22 16:46:41
  • 来源:
  • 点击数:

   一个“三战”考生的“战争教训”rm0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作为一个在考研上花费了多年时间的“复读生”,我在考研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挫折,也为了最终的胜利几乎耗尽了全部的运气。但是,无论如何,一切都已经过去,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在此之前,总结经验教训是必要的。和其他一战成功的人们相比,我虽然比他们走得慢,但似乎也收获了考研之外的更多财富。所以,为了梦想而愈挫愈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考研的动机——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不同人会因为不同的原因选择考研,或因为生涯规划的需要,或因为各种各样的期待,而所有的原因归结在一起,就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无论是第一次考研的“新兵”还是久经战阵的“老油条”,在投入这场战争之前,必须要正本清源,明确自己参战的动因。明白自己为何而战。
 
  考研这场战争的主旋律就是学习。考生参战的动机也就自然可以被视为“学习动机”。根据奥苏泊尔的分类,我们不妨把考研的动机也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追求学问和技能的“认知内驱力”,第二是追求更多收入、更好职业、更优越社会地位和更崇高精神境界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第三是追求超越别人、获得肯定、谋取名份、证明自己的“附属内驱力”。这三种动机没有对与错之分,但在考验征途中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我是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的第一批29名本科生之一。我原本有一个教师梦,想成为一讲师范生,但在天大非师范院校教育学通识性培养目标的引导下迷失了职业规划的方向。我发现自己距离师范生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梦想越来越远,而且本科毕业后就业门路狭窄。由于本科成绩平常,无法获得推免资格,便在2015年末早早地选择了考取本校本专业。看到推免生们的“放纵”,我的内心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我把考研的成败视作本科学习最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成功就可以一扫过往的“黑历史”,而失败就意味着万劫不复。不平衡的心态让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虽然非常努力学习,但拒绝合作,策略失当。第一次考研,在两门公共课均为70分以上的情况下,我的专业课因为没有很好针对自命题进行训练而折戟沉沙,丧失了调剂的机会。
 
  这次失败对当时的我造成了巨大打击。我因为无法与同一届同学比肩而恼羞成怒,虽然在看到成绩的一刻就冲冠一怒,决定立刻开始“二战”,但是面对破败的局面,我妄图逃离梦魇般的过去。在极端不平衡的心态驱使下,我再次拒绝了所有人的建议,在毕业后选择了边工作边考研这条绝路。我将下一个目标定为华东师范大学。虽然仍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努力着,但从客观上讲拒绝了一切自我改变的尝试,到最后已经自暴自弃了。不良的心态让我的错误在2017年延续了一整年,也让我遭受了第二次战败,也是有生以来最惨重的挫败。
 
  第二次战败之后的我产生了自我怀疑,一度想要放弃继续考研。很不幸,我只是在决定第三次考研的时候才明白自己不能只是为了争一口气而战。直到我第三次考研成功上岸之后,我才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坚持考研,明白自己究竟为何而战。我只是为了自己可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了以后更宽广的就业前景和提高自己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能力而战。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归根结底是选拔性考试,从选拔者的立场上考量,考研更倾向于选拔具有强烈认知内驱力并能够潜心学术的人才。因此,每一个考生最好要有自己的专业和学术理想,而这种理想是鞭策我们前进的真正动力。过分强调认知内驱力以外的东西,必然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尤其是盲目与其他竞争者比较而产生的不平衡感,会让我们忽略自己的真正需要,陷入愤怒、嫉妒、怀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为何而战”,而要明确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清楚我们的敌人是谁。我们的敌人不是其他的同窗、竞争者乃至任何一个具体的人。我们真正的敌人有两个:从应试的角度上讲,我们的敌人是选拔标准,也就是考试题。考试的难度越来越高,还会因为考生选择学校和自身地位的不同产生信息不对称而加大难度。我们可以把客观上的敌人归结为“难题”。从成长的角度上讲,我们的敌人是自身在面对困难时给自己增加的阻力,无外乎傲慢与偏见、懈怠与侥幸、畏惧与逃避。从许多考生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看,后者明显比前者对我们考试的影响更大。我们可以把主观上的敌人归结为“心魔”。我的两次失败,都是因为“心魔”阻碍了我去攻克“难题”。
 
  在去年的3月25号,我回到天津大学开会。当我试探性地向一些以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提出回归的想法时,所有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肯定和欢迎。党组织也对我的现实状况给予了极大地理解与关怀,做出了继续保留我组织关系的决定。就此,心中希望的余烬再次燃烧起来,我压制住了自己的心魔,逐渐端正了考研的动机,第三次踏上了考研的征途。
 
  二、考研的布局——但尽人事,各凭天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我们处于什么环境,既然选择了考研并明确了考研的动机。截下来的工作就是明确考研的规划。
 
  考研复习虽然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但不同人的复习规划在宏观思路上都大同小异。公共课的公开资源很多,只要我们收集信息的能力足够强大,就可以轻松地掌握复习的套路,剩下的只有执行。教育学专业课最大的特点在于考点众多而缺乏条理,考试分值高且分布集中,考试时间紧张,容错率非常低。因此,专业课复习的规划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按照大多数人的思路,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大家都需要至少四个月的时间进行高强度复习。如果跨专业考生想要提前起步,则至少需要提前十个月进行准备。考研复习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拔高阶段和冲刺阶段。如果算上复试准备,还要加上一个收尾阶段。满打满算是整整十二个月。教育学初试的大体复习思路就是这样简单,困难的是在漫长的复习时间内把所有能做到的和该做到的尽最大努力都做到。
 
  (一)基础阶段(3月~6月)
 
  教育学专业课的复习中,最重要的不是冲刺阶段和强化阶段,而是暑假之前的基础阶段。对于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而言,三至六月这四个月的基础阶段足以用来消灭自己与教育学本专业本科生在知识上的差距。
 
  绝大多数人失败并不是在冲刺阶段不愿意努力,而是在基础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后面的阶段力不从心。基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形成知识框架结构和认知地图。这项工作最能够检验一个人的行动力。强大的执行力不在于一朝一夕的爆发,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地切实努力。每个人复习的方法不一样,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其他人的经验,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并看到效果,才能够让自己的执行力逐步变强。
 
  这一阶段,我们最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看书做笔记。这一阶段看书的要求是全面、细致、不留死角。这一阶段的努力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统考中的选择题和辨析题以及自主命题中的名词解释。这一阶段复习的依据只有专业规定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大多数人的策略是包住书本并总结出庞大的笔记体系。报考教育学专业的女同学往往精通甚至执拗于此道。不少人认为只要总结出完备的笔记就可以在日后的复习中抛弃课本的束缚,可以把复杂的理解工作简化为机械的重复。我认为,全面复习是绝对必要的,但形式主义不是必要的。找到自己的方法并达到实际效果就足够了。不应舍本逐末。由于我个人严重缺乏爆发力,但具有比较好的耐力,我就利用四月到六月这三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参考书目完整地阅读了两遍。这一段时间内我并没有流于形式主义,没有刻意去构建庞大而完备的笔记体系。我维持了自己在高中的学习习惯,紧扣考试大纲和课本,直接在书上构建知识结构。这种办法虽然让我为后来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导致我的旧书被我自己的笔迹搞得混乱不堪。于是,我在七月份暑假之前,我又购买了最新版的参考书目,开始了又一轮涂鸦。
 
  (二)强化阶段(7月~8月)
 
  从暑假开始,公共课的大规模复习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与专业课并驾齐驱。强化阶段的核心要义是强化知识基础,增强提取能力。考研的初试主要考察我们对知识的提取和迁移。提取和迁移的能力都以基础阶段的复习结果息息相关。但是,在基础阶段没有做到全面复习并不意味着强化阶段寸步难行。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只要形成了认知地图并明确了重点和难点,我们便可以亡羊补牢。只要在这个阶段努力,基础阶段的差距就可以降至最低。
 
  如果说我们在基础阶段不需要特别着急背诵政治,只需要背英语单词的话,那么到了强化阶段,我们就可以开始背诵政治并在英语上分题型进行专门训练。公共课相比专业课复习要容易得多,因为公开的资源数量庞大而且质量有保证。政治是可以通过刷题进行提高的,但要注意在出现问题时回归课本。英语的复习可以按照题型进行,训练定位速度和熟悉做题技巧是每日常规。为了解决生词问题,不妨在做题过程中积累词汇。根据一些人的经验,如果把2005~2018年所有考研真题所有阅读材料的所有生词掌握,那么考研英语基本算成功了一半。
 
  专业课的复习则有所不同。当我们完成了基础阶段的全面复习之后,我们就需要在强化阶段先进行一至两轮的记诵。当然,记诵的策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我在本阶段比较独到的经验主要集中于记诵成果的检验上。我采用的是两种办法,一种是绘制思维导图,涵盖所有章节的一级、二级标题即可,并在课本相应部位标注可能考察的题型。同时,为了注重细节,我在每复习完一个章节之后都会找到相关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进行检验。在这里强烈推荐大纲解析配套1000题和其他一切习题集。这一阶段,我们不需要强求正确率,只需要做到把错题记住并把答案模糊的题目明确。这一阶段,最忌讳的是脱离课本只顾刷题。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可以讳疾忌医,不可以不懂装懂,要立刻找到参考书目进行查证。在此,本人不建议过多过早地询问别人,因为我们需要锻炼自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拔高阶段(9~10月)
 
  九月中旬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教育部和各大高校会在这一阶段公布考研的政策,包括考试大纲、招生简章、专业目录等。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各学校采用的命题类型。新的考试大纲确定以后,专业课的复习就需要根据大纲进行新一轮调整。拔高阶段的核心要义是抓住重点和难点,集中突破,获得飞跃。
 
  经过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我们基本会对重点和难点有一些大致的印象。而在拔高阶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抽出重点和难点集中突破。如果我们在确定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便可求助各类教辅资料和教育培训机构。网课、线下集训都是不错的选择。在经济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个人推荐参加一个短期的线下集训。我们每个人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是有限的,培训机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部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对于离开学校的考生来说,重新找回学校学习的状态非常有好处,这可以为冲刺阶段开一个好头。
 
  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是冲刺前的最后一步,而这些重难点所对应的题目往往是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需要进行训练,而对重难点知识的集中条理化归纳本身就是一种答题训练。虽然我们的专业课考试主观题居多,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也提倡理解记忆取代机械记忆。但是,为了让我们的答案容易体现采分点,我们就不得不学习教育学专业和考试的话语体系,俗称答题套路。我们如果自己不能通过网络等手段获取答题套路的指导,那么就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寻找线下集训解决相关问题。
 
  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往年真题就是对重难点问题最好的针对办法。我们在这个阶段可以尝试真题,但大可不必进行自我模拟考试。如果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在写辨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时候只写出关键答题点。做完真题之后研究参考答案并回归课本进行查证,将会让做题的效果翻倍。
 
  (四)冲刺阶段(11~12月)
 
  冲刺阶段的核心是速度。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在扫清了重难点之后,提高熟练程度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任务。在这个阶段,如果之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专业课的记诵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周一轮到两轮的高速度。
 
  同时,由于考试迫近,应试技巧的演练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我们可以在网上所所下载答题纸样板,预留近五年内的真题作为自我模拟测试材料。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在十二月份,可以按照考研各科目时间安排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规定科目的模拟考试。我们在自我模拟测试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考试标准演练,不应存有侥幸心理。
 
  在冲刺阶段,我们应当为自己设定考试目标和基本的应试策略。教育学专业课,无论是全国统考还是自主命题,共同的特点是题量大,时间紧,很容易答不完题。这里,我仅针对全国统考题目谈论经验。全国统考题目存在选择题,这是保障我们考试分数的基本盘,应避免过多失分。如果想要考到200分以上,45个选择题的容错率一般在5个左右。辨析题和简答题的答题方法与自主命题不同,因为标准化答题纸给我们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需要写太多,抓住关键点即可。由于论述题的作答区域很大而且问题较多,建议在考试进行到90分钟时先花时间完成论述题。我们做题要达到的最高标准也是在考试前一半的时间内完成除三道论述题之外的其他全部题目。我在第二次考研时就是在简答题上耗费过多时间导致一道论述题没有时间作答,从而导致专业课没有过线。而这一次成功上岸的关键就是我放弃了一道很难的简答题,换取了全部的论述题。
 
  由于考试迫近,所有人的身心状态都相对脆弱。在这个阶段,个人状态调整甚至可以和学习提到同样高度。我们不能搞疲劳战术,那样势必拖垮自己。每天至少保证5~6小时睡眠和正常的一日三餐,努力避免因劳累而生病。
rm0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三、考研的策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考研并不是一场个人体力与脑力的消耗战,而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信息战。信息是考研制胜的关键。我们在考研中面临的两大敌人——难题和心魔,都可以用我们手中掌握的信息来战胜。
 
  在信息时代培养信息准备能力至关重要。故步自封,拒绝沟通都会招致失败。在这个时代,一个人选择故步自封必然有他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无外乎于傲慢、偏见、懈怠、侥幸与畏惧。考研的信息来源多种多样,最为专业的莫过于报考院校本身和各种教育培训机构。
 
  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之后,我们只需要掌握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往年录取数据、考试科目及类型,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制定针对策略。我之所以选择我一度不想再考虑的本科学校——天津大学,就是因为我对学校学院状况比较熟悉,而且在本科期间运营了比较通达的情报网络。我在选择天津大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意外惊喜。九月中旬,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打来电话第一时间告知了我有关天津大学教育学学硕由自主命题改为全国统考的消息。而我在上一次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时刚好尝试过全国统考试题。这不仅意味着我之前积累的应试经验和教训将会派上大用场,而且意味着命题的科学性大幅增强,考试的难度将增大,考生分数的浮动区间将变小,判卷中的人情因素会基本降至零,竞争者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资源不均衡和信息不对称将不复存在。这对于我来说显然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抓住天命的绝佳机会。
 
  对于报考自主命题院校的外校考生来说,信息工作是消除自己和本校考生信息不对称的唯一方法。报考统考院校的考生就不存在与本校考生的信息不对称。在收集关键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过于胆怯,因为我们只需要一些“公开的秘密”,动用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网就可以掌握了。我们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大可以借助我们现有的一切便利条件。由于我距离天津市比较近,户口又迁到了天津,我的现场确认和初试考场都在天津大学。这对于我而言又是一个好消息。我就像一个本校考生一样获得了主场作战的优势,迅速适应、消息灵通。同时,我决定再次回归的消息终于还是在不经意间让我的本科同学和学弟学妹们知晓了。我恢复了在天津大学的人脉和情报网,而几乎所有人都显示了对我的支持,哪怕是那些与我有竞争关系的本校学妹也在复习中与我组成了统一战线。这一切外在优势一条件都成为了我的强心剂,让我不再顾虑,不再孤独,不再无助。
 
  说到教育培训机构,我就必须要对勤思表示感谢。我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出于教育学本专业考生的信息优势精准地定位了勤思考研。勤思最让考生们感到满意的也许并不是数量众多的网络课程,而是体系完备的资料。对于缺乏时间复习的考生来说,利用勤思的资料可以省去整理笔记耗费的大量时间。新的知识体系完全可以根据以往的强化班和冲刺班讲义来构建。我在十月的冲刺阶段报名了勤思的应试冲刺集训营。这个班的时间虽然只有十天,但我在这十天学到的内容如果按照平时的效率可以学习一整年。每天从早晨五点到晚间十一点的十八个小时安排很慢,的确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但是我不仅学到了东西,增强了必胜的信念,还意外地排除了竞争压力的干扰,做到了苦中作乐。
 
  关于勤思考研资料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做到“物尽其用”。要想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不能只依靠勤思考研整理的资料。一般情况下,将勤思考眼整理的各种资料配合考研参考书目、教育部考试大纲配套使用可以达到最优效果。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知识结构的某一点出现问题的时候,勤思考研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精准定位,而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则可以帮助我们查证。资源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物尽其用,效果自然不会太差。
 
  四、考研的魅力——苦中作乐,苦尽甘来
 
  我原本认为,我根本承受不起再一次考研和失败风险的压力,但事实上,看似绝境的地方往往就是逃出生天的通道。在心态上,断绝了侥幸心理的我处于一种绝望的状态,但是这种绝望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让我缺乏行动力,反而让我变得无所顾忌,颇像一个亡命之徒,把之前积攒的一切不良情绪都转化到了真正有效的实际行动中。
 
  从2018年3月底决定第三次考研开始,我便在单独的住处再次开始了闭关生活。为了复习,除了少数的兼职工作之外,我很少出门,社交活动仅限于每日三餐时间的QQ和微信聊天。除了五月末到六月中旬去天津市办理落户手续,我没有任何旅游、逛街和约饭活动。每个月的生活费被压缩到了300~400元。
 
  他人可能无法想象这种单调、封闭、紧缩的生活。但对于我来说,毕业之后一年之内的生活都是这个样子的。在第二次战败之前,我选择了近乎自暴自弃的方式来解脱自己为自己制造的压力。而在第三次考研的过程中,斩除了心魔的我学会了苦中作乐。苦中作乐的方法有好有坏,但在取得最终胜利之后,这些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独自生活,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吃饭问题。选择独居之后,为了给自己学习提供充足的体力支持,我坚持自己做饭并调整食谱。除了家常菜之外,我还会在每个极端疲惫的周末改善一下伙食。自制火锅、自制烧烤、自制甜点成了周末最好的休息。当然,在部分情况下,我也会像办公室白领一样购买外卖,然而这些外卖除了方便几乎无法与自己的制作相比。
 
  除了吃饭问题,独居生活对学习影响最大的问题是作息问题。同龄人存在的沉迷手机和熬夜问题也在我的身上有所体现。2018年4月末,我的手机在一次去天津时被盗。购买新手机之后,我便决心改变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我在购买手机的第一天起就设置了起床、早餐、午餐、晚餐和就寝闹钟,一直到初试的时候才取消。我的手机中除了系统饮用、QQ、微信、支付宝之外,就只有勤思课堂等两三款学习软件。当自己长时间看书感到疲惫的时候,我便会躺在床上打开视频课程,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课。由于我个人的视力先天不足,我必须每两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闭目休养。每天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是我为自己规定的最低睡眠保障时间,这个时间实际上不能完全消除一天的疲惫。所以我会利用每个周五的下午和晚间进行集中的休息,集中休息的方法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如果体力尚好,我会选择出门散步或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如果极端疲惫,我会选择泡热水澡、上网观看视频或强制睡眠的方式解压。
 
  考研是一场孤独的远征,我们即使有老师的支持,同学的鼓舞,家人的勉励,也很难完全消除寂寞的影响。当外在条件无法完全帮助自己摆脱压力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内心的力量来让自己强大起来。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每个人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人选择信仰的力量,有的人选择艺术的魅力,有的人选择成就的满足,有的人选择深刻的思索。我在第三次考研的巨大风险和压力之下对以上四种方式都有所采用。作为共产党员,我自然有我的理想和信念能够让我不畏艰难,保持乐观。我将这次考研视为自己与命运的一场持久战,在最黑暗的时候,战争艺术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的鸡血和鸡汤。我的网易云音乐年度歌单里基本都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全损音质歌曲,战斗民族悲壮而不失浪漫的战争艺术对我的心灵构成了极大的慰藉,让我在黑暗的现实面前能够憧憬胜利之后的美好生活,并以此为希望进行日日夜夜的殊死战。我运用了许多专业知识来构建属于我自己的奖励机制,可以让我在完成阶段性目标时得到充分的鼓舞。我在放弃了博取虚荣的错误观念之后开始深入思考考取研究生的现实意义,让未来的规划更加清晰,间接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动力。
 
  考研最大的悬念就在于从考试到初试成绩公布之间的漫长等待,这段时间对考生心灵的煎熬比考前复习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必胜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不断冲突,让人忐忑不安。在查分空窗期,我并没有急于准备复试,而是通过一次出国旅行和一段兼职工作经历来填补空白。我的经验是:只要我们在考试之前充分准备,在考试之中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和最清醒的头脑,我们在考试之后便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自己的结果。我在考完最后一科那天的午餐时间便设想了自己的得分。我这个“三战老兵”已经不再惧怕考试中的任何情况。在这最后一次考试中,我把所有政治材料题的问题、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大意以及专业课的所有辨析、简答、论述的问题都背了下来。考完试后的两三天内,我就已经比较准确地估算了所有科目的分数。终于,经过漫长的等待,初试分数与我的估计非常相近。除了英语有一点意外,政治得分只比预估低1分,而专业课与估计分数一分不差。
 
  考研初试分数出来之后,若想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就必须掌握足够多的信息并学会估算和预判。我们除了可以动用关系网之外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这种分析会让我们学会量体裁衣、实事求是。多年考研虽然对我的身心是一种摧残,但也为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虽然得知国家给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学硕的招生计划只有8个人,而我的排位大约在第8~12位,但我在分析了学院官网上发布的历年复试名单和拟录取名单之后基本准确地推断出今年的学院二级划线在340分左右。我确认了自己大概率进入复试之后便提前着手准备了复试,因此得以在复试中正常发挥并最终被拟录取。
 
  经历了比常人更多的失败和煎熬的我,在得到胜利的消息之后,既没有狂喜,也没有被自己感动,更多的是内心的平静。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太多,才会变得更加淡定而沉稳。这也许就是三年以来的失败与成功给我带来的历练。
 
  最后,我想要与考研同路人分享的话:对于考研,我们不需要考出多么耀眼的成绩,不需要一定考上第一名拿取入学奖学金,不需要强求自己英语高于80分从而获得免修资格。我们也不需要让朋友们同情我的不容易,不需要准备用开怀的笑和喜悦的泪水来时不时表现自己被自己感动,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任何事,我们需要的只是考上而已,需要的只是把该做到的和能做到的尽最大努力都做到。我们长期生活在家人、学校、社会为我们编制的强大的期望系统之下,经常容易迷失自我,忽视了自我真正的需要。与高考相比,考研和大学期间的推免、出国和就业一样,都需要我们自己为自己做决定。考研只是我们用于掌控自己命运的一种手段,绝不是推免无望和逃避就业的被迫选择。为此,祝愿所有的考研同路人们能够在考研这场命运之战中全力以赴,开创属于自己的命运。

喜欢本文章的同学,还喜欢下列同类型的文章: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本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zhangjing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