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本书对于教育基本概念的说明,对于传统的教育和现代教育问题的介绍,对教育行动理论的解释对教育行动方式的区分,都是在欧洲背景特别是在徳语背景下展开的,这就要求运用那些产生于中文背景的主题并对此进行加工,即利用那些由中国自己提出的对于基本概念、主要问题、基础理论和教育行动形式对《普通教育学》的论述进行重建系统化。
本书适应教师教育的新形势,保证高质量的教师培养全力推动教育创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中央作出了建立开放式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英明决策,是对教师教育培养体制的创新,应该看到,这种变革对当前的高师院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严峻的挑虞,高师院校必须认清形势,坚持解放思想只有这种,才能在教师教育体制改革中与时俱进,才能圆满完成党和政府交给高师院校培养优秀教师的历史重任。
目录
--------------------------------------------------------------------------------
作别“罐装”走近真实(代总序)
中文版序言
译者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引论:关于普通教育学的困难性、必要性和可能性
1.1 关于对教育实践和作为科学的教育学达成共识的困难性
1.2 关于普通教育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3 关于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的人类行为学定义的初步思考
第二章 关于教育实践在人类总体实践范畴中的地位
2.1 实践的概念
2.2 实践受到的双重危害,人类总体实践因分化领域的优先而受到的危害和实践受到的根本危害
2.3 “实践”与“职业活动”的区别。根据教育职业矛盾性对“教育行动”所作的初步定义
第三章 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原则
3.1 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基础性原则
3.1.1 发现基础性原则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3.1.2 “可塑性”原则是人类先定的接受与自发的肉体性、自由性、历史性和语言性
3.1.3 主动性要求“的原则与思想和行动的辩证法
3.2 教育思想和行动的调节性原则
3.2.1 调节性原则的创立背景
3.2.2 ”把社会影响转化为教育上合理的影响“的教育学原则
3.2.3 ”人类总体实践非等级秩序“的原则
3.3 关于教育思考和行动的基础性原则与调节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系统教育科学的行动理论问题
4.1 教育理论
4.1.1 简化为意向的和功能的教育理论问题
4.1.2 非肯定性的教育理论的问题范围
4.1.3 非肯定性的教育实践方法的基本结构
4.2 教养理论
4.2.1 简化为形式的与实质的教养理论问题
4.2.2 非肯定性的教养理论的问题范围
4.2.3 人类实践活动的非肯定性意义确定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4.3 教育机构的理论
4.3.1 简化为非机构化的和去除负担的教育机构理论问题
4.3.2 教育机构的非肯定性理论的问题范围
4.3.3 非肯定性的教育实践的机构的基本结构
第五章 教育实践的行动维度
5.1 作为对未成熟者的自我否定的强制关系的教育行动
5.1.1 行使教育强制的特性的问题史的启示
5.1.2 教育强制合法实施的可能性和界限
5.1.3 作为自我否定的强制关系的教育实践的前提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guolao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