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考研官网

勤思教育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学员心声-往期经验-学员日记

【201192P】鲁东大学心理学考研学硕应用心理学学姐:专长本考生,跨考

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发布,转载请申请。q1T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2012年,不平凡的一年,我经历了许多事情,最终修成正果,用老公的话来说,我就是跳过高中混进研究生队伍了。
 
  我,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对数理化一窍不通的我,中考失利没有考上高中,去了一所中专加大专的师范学校念小学教育。本以为一辈子要当幼师的我,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得不经历专升本的煎熬,考上了现在这所海边小城的大学学习教育本科。也正是经历过专升本的煎熬,增强了我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打下了心理基础。3年大学生活一转眼就过去了,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能和男友以后更好的在一起,我们相约考研,原本约定去省城结束异地恋生活的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还要继续着异地恋。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9月我选择跨考本校的心理学专业,也算是为了转行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
 
  给大家介绍下我的经验吧。
 
  关于备考时间:不需要太早的准备考研
 
  我说完这句话,肯定很多同学都要拿砖头拍我了:其他人都说看书要尽早看,尽快看,你为什么要说不要太早看呢?有些同学从大三就开始准备,甚至是大二就开始了,我觉得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人的学习状态就像是抛物线,曲线慢慢的上升,到达最高点,然后缓慢的下降。在考试的那段时间,你必须要保持在你的最高点,如果你的战线拉的太长,要一年多甚至是2年,我估计你的状态已经是慢慢的疲惫掉了。跨专业考的话我觉得在3,4月份开始比较合理,本专业的话从9月份完全来的及。
 
  关于参考书目:
 
  网络上关于统考的参考书目不要太多了哦。我的书比较多,我老公最舍得的就是给我买书,只要我说还可以的,他就很积极的掏钱给我买。所以,我看的书和网络上的少许有点差异。
 
  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聃龄,华东师大出版社 叶奕乾,以彭的为主,叶的为辅。
 
  总共12章,个人觉得最重点的章节是人格,思维,记忆,次重点为注意,动机,情绪,能力,知觉,最后为语言,感觉, 心理学总论和生理机制。
 
  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杨治良,上海教育出版社 邓铸(强烈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孟庆茂以杨治良老师的为主,邓铸老师的书强烈推荐看第一,二,三,四,五章,邓铸老师的书写的浅显易懂,我很多难题都是在这本书上得到解答的。孟庆茂老师的第一,二,四,五,六章看看。其实实验心理学的书都差不多的,重在理解。还有后面的那些实验,说实话,我看都没看,就算你看了,也不懂,因为非常的抽象。再说也不怎么考,就算考的话也就考个一道选择题。如果你去记那些什么视觉实验,听觉实验的话,一定会抑郁而终的。除了那些什么听觉实验,视觉实验等实验的章节之外,都是重点章节。
 
  统计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厚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邵志芳。张厚璨老师的书适合有一定统计基础的人看。因为她把统计的高度提的太高了,而且写的太细好多人都觉得比数学还难。倒是邵志芳老师的书比较平易近人,邵老师的书是先建立一个统计的框架,然后再给你细节的知识,也就是先整体后局部,而且会告诉你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方法,一看就懂的。刚开始看张的书,看不懂,后来看邵的书一看就懂,然后再看张的书,就觉得统计,真的不难。相对于普心与教心的繁琐来说,还算简单的呢。重点章节为方差分析,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抽样分布,次重点为相关分析, 卡方分析,回归分析。
 
  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金花。可以说考纲是2本书的结合,这2本书都同等重要,都要看。建议先看刘金花老师的,她的讲的比较有条理,有前后因果。林崇德老师的讲的比较泛,如果没有一点关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的话,看林老师的书感觉记不住。重点章节: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婴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方法。次重点是童年期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成年期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琦,上海教育出版社 皮连生,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忠良。
 
  教育心理学是我很头疼的一门课。因为每本书写的都不一样,每本书都有自己的说法,考试之前我看的是陈和冯的书,不过看完他们的书之后,做真题,发现好几题在书中都没有看见过,不够后来在准备复试的时候,才发现至少3处知识点是在皮连生的这本书上的,所以我把皮连生的这本书放在了第二位,皮的书还是需要看看的。重点以陈的书,然后以皮的书为辅。冯的书看看学习迁移等重点章节。重点章节:学习的认知理论,学习的迁移,学习的人本主义。次重点为学习的分类,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动机。其实教育心理学很多内容和普通心理学比较相似的。
 
  心理与教育测量: 暨南大学出版社 戴海崎,测量一本书就够了。而且这门课的笔记我也做的比较少。
 
  因为他写的很紧凑,很容易懂,直接就按照书来背吧。重点章节为信度,效度,误差,项目分析,测量的原理。次重点为常模,编制技术等。后面的那些测验的应用只要记得这个测验属于哪个测验类型就OK。
 
  关于笔记:
 
  大家看书的时候都要做笔记。但是做笔记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在备考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一门课需要看2本书,但是总有主次,那么我们就需要在一本笔记里边把2本书统合起来,这样到最后三个月总复习的时候,只要看一本笔记,就等于同时在翻2本书了。一本笔记本摊开来的话是左边一面,右边一面。在看第一本也就是最重要的那本书的时,我们把笔记内容记在笔记本的左边这一页,笔记的右边空这。也就是说第一本书的笔记都是记在笔记本的左边的。等这本书看完之后,开始看第二本书、因为都是属于同一门课程,他们的体系应该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是有些知识点不同,那么再学习第二本书的时候,你把一些内容补充到笔记本的右边。这样,就把2本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了。到最后背诵和冲刺阶段,只要直接看笔记本就可以,很方便的哦。在最后的2个星期里面,我把一门课的精华差不多就浓缩到几张纸里面了,比如普心差不多是12张,教育心理学是3张左右,发展心理学1张,统计10张左右。到马上要进考场的这段时间,就背背这些框架就好了为什么要记忆这些框架呢?这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到你考试的时候,你会知道这道题出自哪个章节,哪个知识点,你只要回忆一下,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回忆起来,对大题特别有好处,它可以保证你写的很全面。因为框架给你很多记忆的提取点了。
 
  关于学习方法:
 
  方法是你是否考取的决胜点。好的学习方法会让你的知识记得的准,全,快,知识前后贯通,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怎么样准,怎么样全呢?需要把知识点都看到,不要拉掉任何一个知识点。你需要买一本考试大纲,然后按照考纲里面的考点来做笔记,要做全。比如,考纲提到“人格的含义”,那么你需要记的不仅仅是人格的概念,还应该包括人格的特征,人格的种类等等。千万要按照考纲来。怎么样记得快?而且能够前后贯通呢?那就是在准和全的基础上,你需要背下考试大纲。因为一个章节之间的各个考点都是由逻辑关系的,记住了一个知识点等于记住了整个知识,这叫一点带面。还是以人格这章节为例子:人格这章不外乎与1:人格的含义2:人格种类,3:人格理论 4:人格发展以及影响因素。再比如记忆这章,包括记忆的含义,记忆的种类,记忆的保持,记忆的消退。这些大的方向记住之后,然后再往里边填,也就是记忆更细节的知识。如记住人格的含义这个点之后,往下联想就应该包括人格的概念,人格的特征,人格的种类;人格的理论包括特质论,类型论等等。这个纲要记住了,等于给了你知识的提取点,很容易识记,而且不容易遗忘。
 
  我看了下,最后我背的内容普心为15张纸,发展心理学为一张纸,教育心理学为5张纸,测量为5张,统计是10张左右,我最后2个礼拜背的就是这些内容,重复多次背诵。考点记住了,回答大题就准确,全面了。
 
  关于辅导班:
 
  专业课是心理教育的大头,由于我开始准备考教育学,老公在网上经过多方对比,给我选择的勤思的全程视频班,勤思的老师都是北师大的讲师,还有前命题人,师资雄厚。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联络老师在qq全程辅导答疑。自己窝在宿舍里看视频,条件要比大课好,学的也仔细。真的不是给勤思做广告,虽然我后来跨考心理学,勤思的教育学视频没有用上,但是勤思的效果要比我身边同学报的那些辅导班要好很多。
 
  关于学习进度:
 
  2,3月份收集考试资料,同时开始看书,看教学视频。
 
  3-8月,抓基础知识,学习顺序为:普通心理学-统计-发展-测量-教育-实验。
 
  9-10月听录音。
 
  10-12月,考点系统狂背。
 
  1月-考试前夕 考点系统狂背+背知识框架。
 
  在最后一个阶段,普心为3个小时过一遍,其他科目为1个小时就过一遍。
 
  啰啰嗦嗦了这么多,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买一本考纲,科学的做笔记,看看学科的视频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关键字;到11月份听冲刺的录音,做习题,被知识框架。最后的2个礼拜,就背框架,记关键字。
 
  在这段备考的时间里,我还要感谢我的老公。他给我买菜做饭,在我郁闷的时候陪我下馆子;在我学习疲劳的时候,带我出去游山玩水;在发现我学习方法不对的时候,及时的纠正我;当我厌恶政治英语的时候,甚至开始帮我辅导。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
 
2考研座位+logo.jpg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本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wlnannan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