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发布,转载请申请。
勤思学员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学员心声-往期经验-学员日记
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发布,转载请申请。
勤思学员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就在昨天我查到了自己已被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我是一名二战的考生,第一次考的也是中国传媒大学,专业课一没有考好,所以没有考上。在我犹豫是找工作还是继续考一年的时候,父母给我很大的鼓励,让我再尝试一次,可是我还是担心万一又失利怎么办?既错过了最好的就业机会,又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后来父母给我报了一个旅游团想让我出去散散心回来再做出选择,回来之后我的身心都放松了,自己的学习干劲也恢复了。因为我的专业一现代汉语比较薄弱,所以想报一个学习班,由此结识了勤思教育,是它,让我离考研成功又近了一步。想借此向有意考中传的小伙伴们传授一些经验。
大家肯定都会困惑:你为什么要考研?还又考了第二次?不浪费时间吗?我想每个人为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身边的朋友们毕业后都到学校里当个老师,很稳定的生活。但是我不希望自己以后的生活是循规蹈矩 一成不变的,想给自己一些挑战,因此我毫不犹豫选择考研,我觉得如果不经历考研这个过程,对于一生都是遗憾的事情,因为在这个复习的过程中,会让你明白很多。我的本科就是汉语国际教育,而且这个专业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好,我也很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很想以后就从事这个专业。
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其实过程大家都是相似的,每天早起晚睡,在图书馆不停的复习。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日子,自己都很佩服自己的毅力,虽然是辛苦的,错过了很多欢乐的时光,但是却是充实的,获得了不一样的快乐。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可以找一个志同道合的考研小伙伴一起学习,互相激励,学习的效果也会很好的哦。(特别适合比较习惯偷懒的小伙伴)
刚才已经提到了,我的专业一汉语基础不是很好,特别是下册语法的部分,看起来很枯燥,自己学习的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因此我在网上想报一个专业课的辅导班,就遇到了勤思教育,做了多方面的考察和咨询之后,报了专业课的网络面授课,在这里也特别感谢一直给我帮助的张老师哦,一直在关心我的学习进度来给我学习上的建议,在考试前一天老师还贴心的嘱咐我要带的东西,这真的给我莫大的感动和鼓励,在考研过程中,能有这样一位贴心的老师,真的很幸运。勤思教育请的都是北京名牌大学的老师进行课程辅导,我特别喜欢讲解现代汉语的老师,他讲解的语法清晰易懂,结合的练习题都很适用,中国传媒大学汉硕专业一语法的考核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在勤思的陪伴下,从原来的专业一60多分到二战的119,这是多么大的飞跃啊,所以小伙伴们真的不要犹豫,勤思真的是考研成功的法宝。
我想说一下公共课的复习建议,虽然我的英语政治考得不是很高,但也过了中传的线了。在英语方面,词汇的记忆很重要,但我不推荐捧着一本词汇书一直背一直背,这样的效果很差,我认为可以在英语真题中记忆词汇,每篇的英语短文中自己不会的词汇要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中一起记忆,身边的研友都有好几本英语考研习题书,每天不停的做,但是收到的效果也不怎么好,我没有做额外的习题,就是一直在做真题,大概做了十几遍的真题,没想到这次英语会考得这么低,上次还考了60多分。但是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是很适用的,不要盲目做题。政治,这一直是我的硬伤,朋友都说政治最简单,背背就能打个高分,我也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我相信小伙伴们这块肯定是没问题的。
再说一下专业课,中传的专业课一向十分灵活,专业一今年又添加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都是语言学纲要出的,语法的比重占的很高,特别是语法的三个层面这个问题上,去年是一道大题,今年是围绕这个问题出的习题,可见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还有一个不同就是古代汉语这个部分的比重增加了,不再是10分。今年考题是古代汉语第二册的原文,不是很难,除了常规性的标点符号,翻译,还有结合现代汉语一起考的字形的部分,以及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所以还是要回归课本。专业二和去年没什么变化,除了填空 选择 判断之外都是大题和论述题。都出自于跨文化交际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这几本书的课后习题以及比较重要的原文内容。所以还是要重申一遍,不要盲目的做题,回归课本最重要。要把每个习题的小点记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扩展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啦。
最后,我想告诉小伙伴们,考研真的会是你一生的福利,经过这个蜕变,你会成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考研的路虽然艰辛,但是只要你有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什么事只要逼一下自己,任何困难都会过去的。到最后,你会收获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感谢勤思对我的帮助和鼓励,圆了我中传的梦想,也希望小伙伴们考研之路一帆风顺,如果有想考这个学校的小伙伴,我很愿意帮助你们。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caoxiang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