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发布,转载请申请。
勤思学员考入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学员心声-往期经验-学员日记
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发布,转载请申请。
勤思学员考入北京大学应用心理硕士
我的本科是一所在广州的非211、985的一本学校,发现了自己对心理学的兴趣之后,我报读了我们学校的应用心理学双专业课程,之后越来越想从事心理科研。我们学校很多学生出国,我不出国的原因有三:一、我本专业法学,GPA不高,跨专业难申请到好的学校;二、出国费用高;三、留在这边方便和男朋友保持恋爱关系(虽然还是分手了)。我比较钝感、能吃苦,想去好学校学习的愿望特别强,所以决定考研。
关于专业课,我在4月多开始第一轮复习,其实也就每天看看专业课的指定书目,然后纠结要不要报班、考什么学校。当时的想法是学管理心理,方便找工作挣钱然后回家过日子(愚蠢的人类啊),不喜欢教育心理,所以决定报北大。由于名额限制决定考试专硕,而专硕采用自主命题,我的信息来源相对较少又是三跨考生,所以决定报班。网络上很多信息都是勤思提供的、咨询的老师服务态度也特别热情,内部管理有序让人放心。我报的是勤思网络vip课程,相中的就是它的每两周一次的辅导。
两周一次的辅导的老师都是北大在读的研究生,我的老师是一名研二的学生。了解了老师的考研经历、得到老师持续的鼓励,对我的自我效能感提升不少。我每每遇到学习的问题都会记下,然后等待和老师的通话;当我学习倦怠的时候,特别怕跟老师通话,因为这样会逼迫我面对懒惰的自己。总是紧绷着弦怎么会坚持到考研最后呢?你的竞争对手和你一样,也在犹豫、懒惰,也在坚持、拼搏。老师不一定都能回答上你的具体的学习问题,但是他们对于知识的框架完整、对于回答的体系全面。而北大的初试复试都是这样,言之有理即可,不一定每道题都有标准答案。而老师对于北大出题的重点把握心中有数,能够避免你在前期复习的一些弯路,毕竟勤思的书面资料是对所有347考生准备,各个学校又是自主出题。命题只有那么几套,前期为了了解考试重点就使用了真题未免有些可惜。
勤思Vip全程有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其实各个班的视频内容其实相差不大。强化班的书籍知识内容最为翔实,冲刺班书籍附有各个学校的347真题,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勤思最厉害的是广泛的收集信息源头,历年的复试真题、教研组给的真题参考答案、复试的具体资料,这些都是我们普通学生很难获得的考研复习资料,这些资料我都翻过至少5遍、细细研究程度堪比教材。
报班勤思还看重的是勤思老师的热情服务态度,不管哪一类的问题,各位咨询老师都会热情回答,不会出现中国行政人员常见的“踢皮球”现象。就算不在老师的管理范围,老师也会问了相关课室后给我回答,或者给我相关问题的其他解决办法。有些问题事后想来我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但是考研的时候容易焦虑、紧张、害怕,就病急乱投医找老师问,老师不论上下班都会回复我,让我觉得有些愧疚和感动。
说了勤思,接着前面说说自己的专业课复习经历。4月到5月我把347考纲内容中的参考书目刷了一遍,对大概的内容框架理解了,做了课后的习题。但是我第一轮复习也有不足之处,现在想来:第一,参考书目看得太少,对于北大爱考的临床、管理、人格,国内外教材都涉及才能有全面的知识体系,灵活应对初试、复试以及之后的研究生学习。第二,没有做笔记,这可能有个人差异,希望大家仅作为参考。我的头脑属于逻辑性强记忆力差的,所以没有做笔记的话第一遍书看完基本答不出个一二三四,这一点被辅导老师及时指出,所以暑假开始时,我遍紧张地开始记、写笔记。第三,对于没有理解的知识点没有详查。北大有时候会考很小很偏的题目,但是分值比较少、大家都答不上,可是我认为在第一阶段对于书本知识的全面理解能减少你在后期的慌乱,考研后期拼的就是心理战。教材中难免有不理解的知识点,找出来后你可以自己查论文、问老师、问学长、问论坛。但是不要死扣,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你比别人有更多话写就好。
进入第二轮复习,我结合书和勤思的辅导班视频以及强化班讲义来写自己的笔记。要整理出适合自己记忆的、适合北大自主命题的笔记。记笔记是我考研最充实最忙碌的时候,政治和英语都没有正式进入复习。记累了就看看勤思的视频调节,保持自己愉悦的心情。这一阶段选择强大的参考书很重要,少用北师大多用北大的和国外的教材。
进入十月份开始第三轮复习,这个时候我在北大没有自己教材的科目(也就是除了心理咨询、变态、社会)上找了其他的参考书籍来看,因为开始接触真题、发现很多知识点我都完全不了解。组织行为学、临床心理学和国外的实验和人格心理学教材都是这个时候看的。还是那句话,很多知识不一定会考,但是学了会让你安心。我不断复习笔记、丰富笔记、完整自己的知识框架使其契合北大命题。在这个阶段,不怎么考的科目、比如统计学和变态心理、心理咨询,我就没有复习了。这其实是不明智的,特别是在甘怡群老师研究统计和测量、钱铭怡老师研究变态心理和心理咨询的情况下。
第三轮复习末期,勤思的冲刺班讲义和真题资料到了,根据冲刺班的讲义我重新梳理记忆了一边笔记的知识,最终形成四本、每本100页、估计有2万字左右的笔记。同时,根据辅导班讲义的习题、真题和模拟题进入题海战阶段。其实心理没有题海战,比较活的题少,大部分都是死知识。到了这个时候,坚持不放弃就是胜利,即使每天没有学到新的知识、不断复习就是一种巩固和进步。图为我的笔记。最后冲刺阶段基本上看自己的笔记就足够了。
对于英语,我比较有感触。我认识两位考研的同学,一位记忆力很好,考研单词全部背下来、明白意思,但是阅读错一半,英语一只有50余分;另一位逻辑很强,从来不背单词,英语作文连一半的分都不能得到,但是阅读最多错一个。结论:英语不是背单词就行;做阅读需要逻辑。我属于背单词困难户,买了4本最热评的单词书没有一本背完。我的英语全靠真题。我每天就背真题做真题。从暑假开始,挑错的多的文章背、背完了就挑写得好、作文能用的文章背,一天背半篇或者一篇,吃完饭就站在外面背(还能减肥),总共背了可能50余篇,从2000年的英语题开始。闲暇时就听背过的文章朗诵。背多了之后,出题套路、语感、单词、口语都有了。我英语二81分,勉勉强强不错,但是提前了很早写完,两篇作文一般能留1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英语作文借鉴了雅思和托福的写作书,目前的考研作文辅导书都很烂。但是如果我们考生故意借用七种生僻句型难免矫揉造作,不如雅思和托福的写作风格自然流畅。
北大的自主命题都是题量多,无标答,300分3小时,十分钟要完成6分的题,建议掐着时间答题。我们那年十道简答,三道论述一道文献翻译。简答有一道题不知道怎么答随便写了写,有一道答漏了后来发现才补了两排,还有一道题(管理人性假设)实在太多不知道怎么缩写就答得过头了。这一切导致后面的英文文献基本没怎么看,五分钟写完这道30分的文献题,当下就觉得一切随缘了。后来196分专业课勉勉强强了。
初试成绩下来之前我完全没有准备复试,成绩公布到复试通知中间有一个月。时间是足够的。但是不少人会在这时疏于复习,这也是我从初试18名到最终第九名的原因。
初试复习分三方向:
1.英语。主要是英文自我介绍和英文文献的翻译。自我介绍两分半钟,10%的基本情况、45%的过去经历,45%的未来规划。背得顺溜才好,即使没要求英文自我介绍,英文回答问题也会用到。性格和目标之类虚的东西不要说。英文文献主要是实验类、非实验类和综述类都找来译,导师是第一作者的文献最好也看看,熟悉生词,面试如果遇到生词不会也没关系,会的话绝对能噌噌噌加分的。英语听力其实不太重要,影响排名而不影响你被录取与否。此外,我还准备了基本的问题,这是勤思的面试辅导班总结的经验,列了三页纸打印出来,经常思考我怎么回答才能更全面的展现自己。
2.有偏重的初试复习。这部分绝对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变态心理、实验心理和心理测量是一定会问会考的,人格心理中的治疗流派其次,统计再次。可以多看看书,再结合笔记回忆。这段时间我重新拿起了初试没有怎么看的变态心理和统计,各看了两遍,测量再看了一遍,继续修正充实我的笔记。事后证明这是非常有用的,比如甘怡群老师问到的内部效度的具体测量方法,就在郑日昌教授的书上详细写明了。单看辅导班的讲义的话,有一些知识点自己不能理解,那么现场就不能发挥出来。专业笔试同样不太重要,所以复习的时候要想象老师怎么问你问题,你怎么样有条理地回答出来。
3.中文文献。如果复习基础知识的时间都不够,这段可以略过。查一查你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论文和导师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如果被老师问到一定要自圆其说,切忌附和老师。
大家在面试时都会紧张,我也紧张得要死。准备的英文答案脑子一片空白地答出来,回答的什么我忘记了。老师问我邮寄的复试资料里面怎么没有应用心理学双专业的成绩单(因为个人陈述中说到心理学GPA3.7),我说双专业成绩单打印要另外交15元我就没打印。说完我就想咬舌自尽。后来问到专业的问题我都回答上了,老师还比较满意,这才稍有慰藉。
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很多人都认为它高不可攀。其实在里面读书的人也有天资并不高、也没有拔尖的英语能力和专业领悟的。只是多了一份野心和卑微的坚持。都说考研是跟自己的战争。因为对于学校,大家都没有完全的信息;对于自己,没有模拟考试不清楚自己的水平。但是大家都一样,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焦虑、你对自己的怀疑、你对未来的迷茫,我们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选择了就全力以赴吧,所有援助之手就在那里,等待的只有你前进的心。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caoxiang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