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发布,转载请申请。
勤思学员考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生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学员心声-往期经验-学员日记
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发布,转载请申请。
勤思学员考入北京语言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生
北京语言大学 基础心理学(倪同学)
每个人作出考研的决定,都有其自己的目的。而我也有很多人一样的原因,为了得到一个研究生学历,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了有机会出国发展等等。而我想考研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获得一个更有价值的人生。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常常有许多感慨,从两年前对考研什么都不了解的时候到今天,就像是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有失落过有绝望过,庆幸的是这个梦的结局对我而言是美妙的。
当我开始准备考研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要考研,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因为这种渴望,让我有缘遇到了勤思的聂老师,她和我讲解了学硕与专硕的区别,需要买哪些书,考研需要注意什么,复试的重要性等等,知道了这些事情后我才安下心来一步步复习着。
关于考研如何复习,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独自的方式和方法,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同,适合的学习模式也不太一样。而我是属于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才能学好知识的人,外界的打扰会让我手足无措,所以,我需要一个没有太多干扰的环境。对于专业课,作为心理学本科生,看考研教材也同样吃力,因为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和考研要考的的确有很大的不同。
每次看完一门科目的一些章节,我才开始看勤思的对应章节课程,才知道哪些内容是特别重要的,哪些内容不必了解太深的。对于不太理解的知识点也有了更好的认识。复习期间发现框架图对考研的帮助是最大的,勤思老师每月会给我发每门科目的逻辑图,但这些逻辑图是别人做的,参照着逻辑图,我开始学着做框架图,每门科目每个章节,我都做了6、7张逻辑图,从详细到简略,从杂乱无章到简洁明了。最终我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框架图,在脑子里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复习全部的专业课就变得很容易。
通过勤思的视频课程和讲义,不断在知识体系里增加内容,有了整体框架,学习和复习起来特别轻松。再通过研究历年真题,把握考点,通过做习题,巩固和补充知识点,经过背诵,最后经过模拟考试,专业课就这样顺利攻克。很多人说自己不喜欢背诵,我也是,那些说能背下一本讲义的人我无法理解。所以我并没有真正的背诵,只是轻轻松松背背关键词,读熟一些句子,到了考试时候发现自己不是往试卷上粘贴脑海里的东西,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写得停不下来。而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复习到的相关知识点来作为答案,这就是充分准备能达到的效果。
关于公共课,我没有太多能学好的方法,我就想和那些不管是对英语还是政治极度不自信的人说,基础再差也能考个50分左右,要想考上研究生基本足够,要想考特别好的学校,就要付出更多。 关于英语复习,注重阅读,很多人特别在意自己单词背不来,其实单词并不是考研要侧重的,单词只是一个英语复习期间不能放松学习的东西,而不是英语复习的重点。阅读多练习才能提高。模板作文是危险作文,但是我有自己的模板,不管是四六级还是考研,用自己整理的模板作勤思能顺利过关。不用付出太多就能得到50分左右的成绩,如果想得到高分,那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研究真题。
关于政治,我听过很多人说自己是零基础,我是理科生,对于政治非常不感冒,一度弃疗。后来也通过做框架看视频不用太多时间精力就能拿到基本分数。渐渐我也养成了观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关注时事,做个笔记,这对政治复习很有帮助。关于复述,我参加了勤思的模拟复试,发现笔试题目百分之八十都重现,面试时候老师提问的一些问题都已经在模拟面试中遇到过,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面试现场气氛非常好,因此复试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
我以为考研的时间里会很平静,自然而然就能考上,没想到真的遇到很多磨难,所谓的瓶颈,变得不那么抽象,就像小鸡破壳而出,如果不用力,就永远留在了蛋壳里。考研,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在各种迷惘中,如果一蹶不振,没事,过几天一定会好起来的,时刻会想到放弃,但是就这样被压着,依然有份信念在督促着自己,这样,总会找到走出迷途的路,坚持幸福考研,确实需要幸福,这是初衷,也是始终,但是要知道,过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幸福的定义也是慢慢发生变化的,总会有不幸福的时刻,而且不止一刻时间,但是保持一颗幸福的心态,这就足够了,我相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只要坚持梦想,努力下去,一定会收获,会成长。
走在北语的校园里,听着各国语言交织着,就像是梦醒时分,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心跳加速。自己喜欢自闭症方向,选了儿童心理发展,学校导师就有主要研究自闭症的,而且听学姐说有出国项目名额很多。这就是不期而遇的幸福。
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你们选择了考研,就注定你们的人生不会太平凡,一路上你们会看到很多风景,会有属于自己的考研历程。路途崎岖,远方却是花团锦簇,回首之间,留下的都是感动。加油!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wangq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