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学员心声-往期经验-学员日记
勤思学员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
时间还要回到2014年的5月,已经工作五年的我,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由于中、高考等应试的影响,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一直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深刻体会到自己已有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决定读研究生来提升自己,通过综合考虑,最后确定报考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免费师范院校之一的陕师大,选择了教育管理专业。
从2014年6月18号报名,7月14号的现场确认,书买回来了,可没有头绪,看着那么厚的几本书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转眼就到了8月15号,离考试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必须得努力了,想报个培训班,也不知道哪个机构好,记得在陕师大报名时,勤思的招生人员给我一个宣传单,又在网上查了一下,勤思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后来就在网上咨询,是勤思老师耐心给我解答的,听勤思老师的讲解,突然间柳暗花明,有了信心,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情况,我报了网络视频VIP班,视频内容很详细,上面记录了每一次的学习进度、时常、在整个勤思的排名等,我当时为了当“学霸”,就把每节课很认真的听了几遍。一周的时间,我听完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班课程,慢慢的上道、有眉目了,也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复习了。以下我简单的把复习方法分享给各位准备考在职的研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从2014.8.15-9.15 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一轮复习,我认真的听每一节视频课, 边听边记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看书的同时,边在草纸上记录,以加深印象。英语,大学毕业这五年以来很少接触,很多单词都记不起来了,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背20个新单词,晚上躺在床上在脑海里再回顾一遍,早上起来继续温习昨晚的单词,我个人这种方法非常有时效。通过一个月的一轮学习,我对课本上的知识已有大的框架,有自信了。
二、9.15-10.10,3周的时间,对教育学、心理学2本书通读一遍,同时也开始做历年的真题、模拟试题 ,勤思的配套讲义、习题都非常的完美,从06年到13年的,分专题并带解析。当然,做题的时候要带着问题,回归课本,用红笔勾出关键性的字句和标题。英语更是按语法把历年的真题一一分类,我一题一题的认真听完,从未遇到如此好的老师,如果我上初高中时能有这么好的老师,那该多好呀。
三、三轮的冲刺从10.11-考前 ,经过前面一个多月的学习,我把知识基本上已系统起来,较之前也有所放松,我再次回归到课本,看目录、大标题,总结历年试题,看英语的分类专题训练。
教育学和心理学有很多生混的概念,尤其是考试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个人的理论里找到一个合适的词作为名词解释来考你,所以对课本一定要熟练掌握,不要着急背下来,而是要从整体把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从10.27考试结束,一直在期盼着成绩出来的那天,12.11晚上,章老师给我发消息说成绩出来了,怀着忐忑的心情查了,150分 ,教育学心理学综合106,英语44,往年陕师大的分数线150左右,这更不安了,直到2015.1.3复试名单公布,我进复试了,给章老师分享这个好消息,当然,因初试成绩占70%,所以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当时报班时送的复试指导视频,我认真的听了几遍,详细做笔记,下来整理,对我后面的复试有很大的帮助。
复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调整好心态,保持自信,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灵活性、逻辑性、应变性等,切忌过分紧张,让导师对你的处事能力产生怀疑,无论初试成绩的高低,都要冷静的面对,保持一个平常心,不骄不躁。从容走进考场。(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在职研究生,主要是考场学生的实际教经验,以及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所以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一些感想。(3)最后就是着装、礼仪方面,注重礼仪、谈吐大方、展现自我,仪表端庄,给面试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1.21 陕师大官网公布在职教育硕士的录取名单,我被顺利的录取了,激动要跳起来,我即将成为一名研究生了,同时也深感自己肩上的压力,我会平衡好工作、学习和家庭,合理的安排时间来学习。
现在已经开学一个月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角色,使我有一种新的、向上的力量陪伴着我,时隔六年,重返美丽的大学校园,使我倍加珍惜此次的学习机会,相信通过我两年的学习与实践 ,会用一种新的视角看待,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切入,用受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多角度重新审视自我。
再次感谢勤思的老师们给我提供这么优质的教学服务,使我顺利的考试在职教育硕士,考研的朋友们加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定会实现心中的梦想,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 ,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caoxiang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