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勤思教育企业频道 > 学员心声-往期经验-学员日记
2013考研交流 历史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专业课225 总分351
勤思考研的老师好,我在2012年的考研考试中以总分351分,专业课225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我在一年的考研准备中报了勤思考研的历史高分保过VIP班。通过一年的努力和勤思老师的帮助最终考入了北师大。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总结出一些关于历史考研的经验和方法希望和学弟学妹们交流,供大家参考。
历史:关于历史学科的学习,首先应当有耐心和信心,每天应当至少有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读书。而且历史学科的学习不同于理工科,不需要题海战术,更加侧重于教材的掌握。我们的复习一定要以教材为基准,以勤思考研的讲义和教学光盘为辅导。在熟练教材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不要迷信于其他历史考研辅导书,绝大多数的考试的考点都能在教材上找到。个别偏题怪题如果在教材中无法找到也不必太过在意。毕竟300分的试卷我们没有必要考270多分以上。只要熟练教材,达到220分左右的成绩就可以考入重点大学了。下面我就考研历史的不同学习阶段给大家一些经验之谈,供大家在复习制定计划时参考、借鉴。
第一阶段(4月到7月):这一阶段是考研复习的基础阶段,对以后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阶段我们不要看真题,而重要的是将教材好好阅读起来。在这3个月,要慢慢的阅读,并且每读完一章要做一章的笔记。将每一章的大概内容、重点加以巩固和牢记。将每一章的重大事件、著名历史人物、重要的发明创造和提到的重要历史著作标注起来。这些都是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将每一章知识读完之后,参照笔记大纲最好自己给自己讲一遍,或者报考勤思考研VIP的同学可以定期向辅导老师大概讲一遍你的所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这样你要有没记牢的地方可以及时发现,随时翻阅教材做二次阅读。
第二阶段(8月到11月):这一阶段是考研准备的攻坚阶段,可以说考研成败重中之重就在于这3个月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依然要以教材为基准。在上一阶段的笔记基础之上再做第二遍笔记。这一阶段应适当加快阅读速度,在3个月的时间里加深记忆。在这一阶段可以看一看历年真题,分析每年的出题规律。其实通过真题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学考研的知识点非常庞大,考的很细。这要求考生在把握重点脉络的同时,应当加强教材细节知识的注意。同时在这一时期的笔记要求你把每章的知识做出整理和归纳。比如有些知识点可能出选择题,有些知识点可能出名词解释,有些知识点是大题关键。你将每一章的这样的知识点做出归纳、总结,顺便再次加强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阶段(12月到1月中上旬):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要给与自己自信。过于繁琐的细枝末节就不要太过追求了。将自己原先整理的笔记和教材加以对照,互相借鉴着看。将每章可能要出重点大题的知识加以分析和解释。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相似的历史现象加以对比分析(如古罗马和古希腊时期的民主政治有何异同、阿拉伯文明或拜占庭文明对西欧文明在近代的复兴有何影响等等)这些宏观的历史分析是非常有可能出大题的。当然这一阶段大家不要心慌,你如果好好做了准备,熟悉了教材,有个别不会的偏且怪的知识点其他人也未必知道。
由于勤思只有专业课的辅导,我又是跨专业考,所以,我参加了历史学专业课的辅导,我当时报的是高分保过VIP,报名后不久就给我安排了辅导员吉老师,他是北师大历史学文献方向毕业的,由于我就在北京,所以,我俩一般会约每周到他的办公室谈一下最近复习的情况,当然了,是在吉老师有时间的时候。说真的,我能考上北师大,吉老师的辅导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是高保学员,我建议大家,作为VIP学员,你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和辅导员沟通,把你最近复习的情况让辅导员都知道,据我所知,勤思的辅导员都是很负责热心的的,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不解答你的问题。
英语:对于英语的学习,我个人的一点建议是在4到5月份多背单词,6月份开始将历年的10套真题反复的做。做第一遍之后要将真题里面所有的生词和熟词偏意标注出来。然后每天阅读真题课文,在阅读中牢记生词和句型。在第二遍做的时候,除了要巩固生词和熟词偏意。还要分析我为什么错,为什么选项会选A而不是其他的。要分析出其他选项为什么错。这一题的考点是什么?当然这些分析是你了解文中生词和熟词偏意的基础之上再加以思考的。
在第三遍做真题之后,要分析长难句,阅读课文,了解选项。在写作方面,要多写多练习。最好掌握3到4套写作模版,不断地熟练模版的使用,并加以自己的改动。使得生硬的模版,变得流畅。
政治:政治的准备不宜太早,最后两个月进行大纲解析的阅读、背诵和辅导真题的练习就可以。同时平日多关注新闻联播等时事政治新闻,模仿他们的政治性话语,将他们的这种所谓套话运用到自己的答题中就问题不大了。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zxh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