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考研-专硕(全日制教育硕士) > 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经验
本文源自学生投稿,为学生真实考研经验,勤思首发,转载请申请。
关键词:二本院校学姐,一战失利,二战十月份换专业成功上岸北师大
平凡甚至有点小迷糊的我一直以来,我以为能考上北师大的都是大神,都是从小优秀到大,自带光环的人物,但直到今年我也有幸被北师大录取,才相信只要努力,在平凡在普通不过的我们,也可以做到,成为自己眼中的大神。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毕业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本科院校,从小到大也都是成绩平平,从来没有拔尖过,没有什么亮点或特长,也没有什么家世背景,父母都是农民,而且连小学都没毕业。
最致命的一点是,做事拖沓马虎,没有计划性。生活中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迷糊,整天丢三落四,大学四年每逢下雨必丢伞,饭卡更是补办了不计其数。我想我简直糟透了,不管学习还是生活都一团乱麻,哈,这就是我。但你可能会说:不可能吧,这样一个人怎么能考上北师大的研究生呢?别着急,接下来,我就分享我如何因考研而改变并且被北师大录取的心路历程。
考研缘起
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活的前两年里,是最没心没肺,无忧无虑的日子,我和大部分人一样,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下课躺在宿舍看电视剧,逛淘宝,根本不学习,只有快考试那两天,才疯狂背书。
大三上学期学校安排出去实习,过得还比较充实。但大三下学期我开始感觉到危机感,身边的小伙伴已经开始准备考编考公或者考研,我也不得不思考我毕业后应何去何从,但是没有目标的我深深陷入迷茫之中。直到我在跳蚤市场遇到卖自己考研资料的学姐,和学姐交谈后,了解到学姐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我顿时觉得学姐好厉害简直就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居然能从这种普通本科院校考入985大学,但这也激起了我的斗志。
原来我们这样的学校出身也可以通过努力考入名牌大学。带着好奇心,我迫切想知道学姐是如何逆袭的,学姐说她是跟着勤思一步一步完成考研,并且学姐告诉我幸亏有勤思她才当年得以被华东师大录取,原来学姐复试时恰好卡在录取的后一名,但幸运的是有一名当时已被录取的考生退学了,勤思及时得到这个消息并转告给学姐看有没有补录的可能,幸亏消息及时,学姐最终被幸运女神眷顾。基于我是考研小白和勤思在教育学考研领域的口碑,我迫不及待地通过学姐加上了勤思吴老师的qq。
当时吴老师并没有急着让我报班,而是先让我从了解考研和了解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目标院校开始,但当时我觉得自己既然本科学的就是学前教育,而且我一心也想像学姐一样考上华东师范大学这样的高校,于是没多想就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作为我的一战目标。
一战失败的教训与收获
真正报班是后来在寒假时报的,大概是三月份,吴老师联系我,问我想明白自己的目标没有,正好那时还有优惠活动,我便毫不犹豫的报名了。但一时的斗志并不能维持考研那么长的战线,而且一下子从之前吃喝玩乐的状态转到一天都在图书馆学习的状态确实很难,需要一段过渡期。因此大四上学期,三月份到五月份期间,我都是非常散漫,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直到五月份吴老师问我进度怎么样,要为我安排一对一辅导老师我才慌了,因为那时我才连一半的课和书都没有看完。
为了应对辅导老师一周一次的检查,我开始硬着头皮看书,但是真的很头疼,效率非常低,比如教育学原理这本书我一天也就看一章,上午看书做笔记,下午看勤思的那一章的网课做笔记,下午吃完饭,再看一遍笔记便早早回宿舍追剧了,就这样慢慢悠悠,导致我暑假前才看完第一遍的书和课程,并且之前看的也忘得差不多了。根据勤思的安排,暑假前是要把所学的所有知识大框架差不多记住,暑假是巩固阶段,把大框架的知识再进一步细化,但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我之前的战线拖太长。
十月勤思有为期两天的摸底考试和现场集训,尽管我自知学的不好,但还是去参加了摸底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惨不忍睹,三百分的题我才考了七十多分。之后勤思还根据这次摸底考试对我们进行一对一报考指导,当勤思老师知道了我自己的志愿和摸底考试分数后,建议我可以稳一点报天津师范或者山东师范,并且告诉我以我现在的水平和两个月的时间冲击华东师范是很难的,但我就是一根筋,还是毅然决然的报考华东师范学前教育学,我觉得自己就是要考最难考得,就算考不上。
基础没打牢加上知识不成体系,最后两个月真的冲不起来,想做题根本找不到方向和点,每天不仅要背笔记还要看之前落下的巩固和强化阶段的课程,效率之低下让我陷入深深的无力感,甚至开始想要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但最后实在落得太多,指导考试之前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背。其实最后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就大概预估了自己的分数,知道考不上了。
我心中没有太多悲伤,更多的是坦然,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付出那么多努力,失败是必然。一战虽然失败了,但我却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首先计划真的很重要,不仅要有计划而且要符合自身情况和切实可行还要随时调整,勤思整体的考研规划是很好的,三月份到五月份是基础阶段,六月份到八月份是巩固阶段,九十月份是强化阶段,十一十二月份是冲刺,但我们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不能生搬硬套,最重要的是计划一旦制定就要去坚持执行,并且计划的好还可以自我奖励,比如出去吃一顿好吃的或者逛逛街;其次我认识到考研只靠一时的斗志是不行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决心;最后我想说的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考研成功,成功的背后必定是上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
一战与二战之间的空白,调整自我
考研结局已定,寒假再次结束,开学是大四下学期,没有课,大家都忙着毕业以及毕业论文的事情。而我却选择在三月份到六月份之间,找了一份工作,攒钱完成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我想在旅行中彻底放松自己,好好想想自己毕业以后的路,是就业还是二战。但考研,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为自己的梦想再奋斗一次的想法像嵌在肉里的一根肉刺,不拔出来,一不小心碰着就疼。于是和家里人交流了想法,并得到爸妈的支持后,我又选择了再次踏上考研之路,这次我还是选择了华东师范学前教育学,这个最难考的专业,来证明自己是可以的。
忙完毕业,旅行结束,决定二战已是七月底,我没有马上执行,而是从八月份到九月初干了一个月的暑期班辅导老师,挣了四千块钱,因为我不想因为我考研在为家里添负担。拿着这四千块钱在原来学校周围合租了一间卧室,因为我觉得在学校里有一种踏实安心,想让人学习的氛围,可能我属于场依存型的学习者,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一切安排妥当,从九月初我才正式开始二战。
二战经验分享
因为勤思有这样的政策,如果第一年没考上,是保两年的,所以我依然跟着勤思的课程走。但是在我学习了一个月后,差不多十月份了吧,我开始不喜欢我目前所选的学前教育学这个专业,由于平时生活中所见所闻,和身边弟弟妹妹出现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情感,与父母关系,叛逆,择科等等,我发现我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因此决定换专业,考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我还是坚持要考就考这个专业最好的大学,非北师大莫属。
但这个抉择也是艰难的,一方面一战和最近一个月我都是看得311的内容,对于311的题型也已经很熟了,毕竟经历过,对于北师大的333和875考试题型和重难点我一无所知,现在换无异于从头开始;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是十月份,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思来想去我觉得不能浪费时间了,兴趣最重要,这关乎以后的职业规划,而且311的内容也已经包含了333的所有知识点,于是从十月初我便锁定了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把原先的勤思311的课改成333,还买了勤思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然后开始制定计划,并且雷打不动完成计划。
以下是我三个月的大体计划,大家可以参考:
1.十月份
专业课一,跟勤思333课程基础班,做笔记并背诵
专业课二,看完《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和《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华)做笔记,并跟完勤思的相应课程补充笔记;
2.十一月份
专业课一,跟勤思333强化班课程,优化笔记,背诵第二遍;
专业课二,结合笔记和勤思提供的875参考书背诵
3.十二月份
专业课一,跟勤思333冲刺班课程,背诵第三遍,并做相应练习题
专业课二,背诵(有选择背诵重难点和常考点),并且每周模拟一套练习题
以上是我大体月规划,然后我又把月规划细分为周规划和日规划,也仅供参考吧,因为333的内容和之前已经复习的311差不多,所以333看得比较少。每周二下午,因为图书馆闭馆,所以作为弹性时间,如果计划完成的好,我就会奖励自己这半天不许看书,只能玩或吃,如果有计划没完成我就会利用这半天来补上。不过,因为三个月时间实在太紧,通常日计划的背诵内容完不成,我可能熬夜到一两点也要背完,而且因为和朋友合租一个卧室,十一二月份合租的地方没有暖气非常冷,我只能裹着毛毯坐在厕所的马桶上默背,现在想想那个画面都觉得令人感动。
每日作息表:
6:20-6:30起床
6:30-7:00吃早饭
7:00-8:00背英语作文
8:00-9:00背333
9:00-11:00看课,整理笔记
11:00-12:00背875
12:00-1:30午饭+午休
1:30-3:00英语
3:00-5:00政治
5:10-6:00晚餐+散步
6:10-8:00背诵专业课知识
8:00-8:40做英语阅读理解真题
9:00-10:00回忆默写所背专业课知识框架
10:00-11:00回宿舍,洗漱睡觉
差不多每天雷打不动都是固定的时间干固定的事情,每次这样一天下来,都想回宿舍沾枕头就睡。
结语
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自己的考研经历,真的很感谢自己能在考研路上坚持下来,这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考研经历使我以后遇到苦难都能学会忍耐和坚持,使我更加自信迎接未来的生活,因为它使我相信了只要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非常喜欢路遥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把这话句送给即将考研的你,如果你已经确立了目标,就抓紧走两步,不负青春韶华!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让自己变得不凡。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zhang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