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考研官网

教育学考研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学考研-专硕(全日制教育硕士) > 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经验

【15046E】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社会工作(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考研经验分享

  • 时间:2019-05-21 15:02:38
  • 来源:
  • 点击数:

   摘要:世界很小,圈子更小,考研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选择,在这里,我仅把我自己了解的一些凝聚成寥寥数字,希望能给那些有志于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的学弟学妹提供一点帮助。我了解考研初期的迷茫和无助,考研过程中的困惑和彷徨,我希望每个追梦人都可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助每一个有梦的考研人心怀热忱,永远向前!助圆梦西大!n70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首先,你做的考研的这个决定,就绝对不应该是盲目的跟风,也不应该是逃避工作的手段,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对自己有着精确的定位和足够开始的理由。因为考研的过程充满艰辛,每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这些全都是支持你坚持到最后的力量。
 
  其次,选择学校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学校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追求和自己实际水平进行选择,不能因为一时头脑发热就选择了不切实际的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院校。但是尽早确定好学校不仅可以让你针对具体的院校确定复习计划和学习相应范围的书目,还可以让你始终朝着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去努力奋斗。
 
  接下来是具体的一些学习心得。
 
  政治 个人觉得政治是性价比最高的复习科目,既不会占用太多的总体复习时间而且还能考到不错的分数。政治我是从暑假才开始复习的,政治往年的真题价值不是特别大,省时间的话就没有必要再去看以前的真题了,一些政策规定都在不断地调整,可能今年就会换了说法,复习真题可能还会干扰你的记忆。10月下旬左右可以看一看,重点记忆一些基础知识,但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对于教育学考生来说,本身需要记忆的专业课知识量就之分巨大,占的比例也很大。因为我需要腾出大量的时间给我的专业课背诵,前期对于政治的背诵真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作为一个理科生最后72分的成绩表明,如果你真的能把这些为数不多的复习量吸收了,就已经足够了,不用再去做其他的题,完全够用。
 
  英语 英语我个人感觉复习的准备过程中还是不错的,但是可能是因为我偷懒,导致最后的分数并不是很理想。我总结的原因有:1、词汇是软肋,一定一定要好好背单词,逃不掉的!2、做过的题目要好好总结,防止再发生同样的错误,不断反复,浪费时间。3、作文一定要多写多练,熟悉一般作文的格式套路,在考场上的作用很大。
 
  专业课 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的专业课指定书目分别是:333《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904《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专业课的学习重点是知识的框架和脉络。勤思的强化课资料上有每本书的框架,虽然自己做框架会加深自己的记忆,但是也会花费很多时间,用勤思做好的框架就可以了。现在的考研考察的都不是单纯记忆力,而是在教育的视角下如何让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勤思的辅导员老师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并且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及时找到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提出适合的解决办法。我觉得心态和方法很重要,心态上,要知道考研是一次持久战,如果把考研比作成长跑,我想最适合不过了,更重要的是每当坚持不下去或者有些动摇的时候,勤思的辅导员老师会引导你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考研的学习中去。在最后就是做真题和模拟题,好好利用真题去梳理相应的知识点,西南大学333考试的六道开放性的大题绝对不是你背书可以做出来的,他需要你用自己的思想去解释和梳理每个知识点。
 
  最后,希望每个追梦人都可以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无论结果如何,你的人生都才刚刚开始,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我们只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回想起来没有遗憾,这就够了!
 
12EC3060-3FC4-4673-9051-3BD32AE6C193.png
 
BD5E63D2-C15A-441b-A026-555EE4B22A52.png

喜欢本文章的同学,还喜欢下列同类型的文章: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本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zhangjing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