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硕 >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经验
你觉得自己是普通二本,你觉得自己是跨专业,你觉得自己是个学渣,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在劝你不要报太高的学校……我想很多人大概都有这些经历和心路历程。普通二本、跨专业考上川大,究竟是好高骛远还是志向远大?我想下文中的这个师妹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好的诠释!这个师妹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靠着不太高的360+成功逆袭,考上了川大汉硕专业。亲爱的你,还在犹豫的你,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昨晚22点21分,群里炸出一条消息,拟录取名单出来了,不得不说,文新学院的消息简直是迷之诡异,上次复试名单晚上十一点半出,这次也是大半夜的,这个时候估计又会害死一大批考上和没考上的小伙伴们。说实话,从19号复试完的那天起我就一直没睡好,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一觉醒来,名单出了,却是“可惜不是我”的悲剧结尾。所幸,最后险过,终于让我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考研对有的人来说是持久战,对我而言是闪电战,因为从开始到结束只花了不到三个月时间,这种状态其实非常不好,能考上实属万幸,真正想考上,并且如果想考好的一定要踏实准备不要浮于表面。
第一:定学校专业
我当初在学校专业上没怎么纠结,因为我是因为男票在成都,所以才锁定的地区成都,而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超级偏科,数学经常两位数所以根本没考虑文科中涉及数学的学科,而在文科剩下可选的专业中,哲学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行,教育学因为我自己已经拿了英语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二甲,想再学门新专业,至于法学,作为一个普通二本狗,又是非法学专业,我更没能力成为何以琛,也首先排除了,而且2016年的考研数据报告中,法硕的考研热度是第一,这么多人考竞争肯定超大,再加上目前就业形势,总之我是没想过法学,至于我的本科专业英语,说实话真的很惭愧,我最喜欢的是英语,当初高考志愿报考所有第一志愿都是写的英语,但是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超级偏理的院校,大家应该能想象我们这种英语专业的处境,最主要的还是个人的英语水平在大学并没有多少提升,所以还是遗憾放弃,但是我有计划,在研究生阶段还是会重拾英语,不忘初心。
而学校,因为地方先定了,成都又只有川大,西南交大,西南财经,电子科技大学四所大学,这样一来我的选择余地就小很多,而文科专业刚刚去掉了一大部分,最后我想起一直以来帮我很多的柯老师的一句话,近年来,汉语很火。最后我就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最重要的这个专业有机会出国,而去国外看看金发碧眼大长腿一直是我的心愿啊,于是专业也定了,而成都有这个专业的又只有川大和西南交大,我分析了一下这两个学校,川大优势是综合性强,人文环境也好,全国排名15,这个专业排名全国12,近年招生人数基本上是60+(今年扩招达到了74),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不会歧视二本狗,西南交大的优势是它偏理,是我们学校报考的热门,这个专业竞争小,另一方面川大的劣势是,正因为高校,大家都想上,最后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肯定比西南交大大的多,今年的分数线就说明了这一点,初试355,超过了北大350、南开350等高校,交大的劣势是这个专业每年除去推免生只招个位数,考进去之后发展前景却不如川大,最后我几番纠结,还是抖着胆报了川大,不管成不成,好歹我也挑战过985吧。
对于学弟妹们的建议,如果你只是最低要求,只要能读个研,那么不妨考虑名气不大竞争竞争小的,千万不要扎堆报考。如果你想好就业,可以考虑东南沿海的院校,东南沿海的院校不光是复旦,上海交大,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不那么出名,但是也很好的学校,在读研期间有很多接触前沿信息的机会,毕竟研究生的学历只是个跳板,如果你想实实在在的考个好学校,那么不妨冲一把,考研不想高考,就算考不上你一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二:复习准备
既然学校专业都定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着手实干了。前期从3月份到8月份,我浪了半年,战线没有那么长,所以在这期间该做什么我说不出来,我只谈谈9月2日正式复习的计划。在执行之前除了准备,目标其实是很重要的,刚开始我觉得自己是个菜鸟,有点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后来受到腰梁学长的启发,把目标定在400,单科定在80,130.这种定目标的行为看似有点不自量力,但是现在看来真的很有用。在结果没出来之前你怎么知道自己就不可能呢?
复习首先需要工具:
政治:
大纲、风中劲草、肖秀荣的精讲(朋友放弃了直接送给我了)、1000题、任四(里面还送了启航的20天20套题加冲刺题)蒋五肖八,朋友自己报了网络班,把政治视频全考给我了。每天坚持看央视新闻、每经、凤凰、果壳(这个是用来开发脑洞调节心情的)的微信推送消息,偶尔看看哈佛商业评论、经济学人
英语:
从1996年到2015年真题卷,图书馆借的2010年的单词本
专业课:
我老老实实地按照川大官网上指定的书全买了,虽然很多学姐说有的书可以不买,但是你能保证川大出题老师不抽风,一下就正好出了你没买的书上的题吗?而且一本书最贵也不超过40块钱,我买的二手的几乎是全新,才十几块钱一本,你就想当少买了一件衣服少喝几瓶水吧,非常不理解有的人平时出手大方,在工具书时就精打细算了,在教育上的投资真的用不着这样。
我的书单:
汉语基础:
1.《现代汉语》(修订本),胡裕树,上海教育出版社;
2.《现代汉语》,杨文全,重庆大学出版社;
3.《古代汉语》,俞理明、雷汉卿,重庆大学出版社;
4.《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
6.《语言学概论》,刘颖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
7.《中华文化》,曹顺庆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8.《西方文化》,曹顺庆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除此之外,我还买了程裕禄的中华文化,黄廖的现汉,程裕禄的中华文化这两本简直是现汉中的经典,图书馆借到了刘洵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这本比赵本的个人感觉编的好,还借到了王力的5本古汉,而且我有幸借到的好像是第一版,书本都泛黄了,标价才1.2元一本,看起来真的很有古味,在复习后期,我还快速地看了一遍教师资格证的参考书,还有之前学姐考翻硕送给我的汉语百科知识,我自己也把初中时买的四书五经、战国策、吕氏春秋、左传、三侠五义、论语等等书全带学校去了。而资料,我花钱从学姐手里买了一套,里面包括川大历年真题、现汉,教育心理学、西方文化的整理笔记,自己上各种论坛搜集了全国各地汉硕真题,研友也发了一些,最后全部整理打印下来。
除了纸质的书,我还在平板上下了圣才软件,这个软件不错,里面有很多汉硕的电子原版书籍,有付费也有免费的,下了一站到底手游,每天吃饭的时候玩上几局,既是放松又是给自己充电,挤出时间看2015年最近那几期的一站到底节目,因为据说川大有年就考到节目里的题,除此之外我虽然没看过但是也推荐的汉字听写大赛、汉语桥、成语大会等节目,因为有人才有文化,而人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发展,广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不够的。
第三:规划执行
以前我真的是个很随性的人,做事爱头脑发热,想到什么就冲上去干,没有长远的考虑也没有什么计划,考研真的改正了我的这个坏习惯。我买了一个小本,前一天晚上或第二天写上自己的计划,刚开始怕定的计划太紧,实施不了给自己太大压力,就制定的比较松,在完成的后面打钩,如果一天都完成了,就买点好吃的奖励自己,那段时间成功长胖8斤(我身体比较弱,长胖对我来说真的不容易)。后来基本上不用再给自己打钩,每页都能完成,计划任务由最初的6项,增加到最多时13项,而且看书,做题的时间能精确到分钟。
大概的流程就是早上7点到7点半钟之前读英语、政治、专业笔记到9点,上午看汉基的现汉交叉汉语国际的跨文化或中西方文化调节,下午的时间用来做英语真题,遇上不懂得单词打钩表示,然后另找一个笔记本照抄下来,对照着单词本做积累,晚上看对外汉语复习现汉,从9点到10点半刷政治题。开始是花了大概一个月才把专业课复习完,啃得很慢,而且很多知识我压根没理解,特别是赵本的,第一次真的看得我昏昏欲睡。
第二轮复习就先是总结自己第一轮的计划,评估效率,因为我是三跨生,专业课是零基础,所以在专业课花的时间最多,第二轮的时候大概有些清醒知道现汉里的语音部分发音方部位图是重点,拼音字母的音标写法是细节,汉字中笔画川大喜欢考、词中构词法、辩词很重要,语法中,两种分析法是难点。英语第一轮的方法比较笨,效率低,而且因为自己是英语专业的,生词不是很多,浪费了很多时间,在研究命题思路和考察方法上面花时太少,政治内容太多记不住,1000题只做选择题用铅笔答题并标出错误率,错误超多,但是我心里不是很慌,一时因为我文科出生有一定自信,二是政治的吧,感觉最终拉不开差距,所以我就继续做下去了。第二轮复习,我认认真真地拿出A4纸,认认真真地把杨本现汉的课后习题全抄下来,并在书上找答案整理到纸上,这个过程很慢,而且每题答案为了力求完整都写了好多,每次写得手疼死,把由于时间有限,我就加快看书的速度,中西方文化也用一个笔记本重点的内容摘抄下来,课外的知识积累另用一个本记录。后来看书速度肯定是超过做笔记的速度的,每看一次就在书的最后一页写上日期及第几次看。
第三轮的时候,政治手头的资料还没做完就有新的资料出来了,说实话,政治我的战略挺失败的,虽然我每天花在政治上时间不多,开始是早上1个小时,晚上一个半,后期中午没睡觉在背政治,晚上增加到2个小时,但是最后的结果连70分都没有,因为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大部分分配给了那些所谓的政治专家出的各种预测、冲刺上了,丢了研读大纲、真题的根本,政治想拿高分一定不要贪多,大纲和真题才是最重要的,今年拿到卷子的时候做选择题就有这种感觉,所以一定不要把梯子搭错了墙!英语,我虽然知道生词比较少,但是单词本还是正序反序背了一次,后来就只做真题,每次都用铅笔,做了擦掉再做,英语我所有的资料只有真题没有其他任何资料,从9月2日到12月25日,真题一共做了六七遍的样子吧,其中2005年以前的我只做了3次,毕竟年代太久,实用性不大。我考英语一,当时考试先写的作文,而且感觉还不错,小作文是Notice,大作文是漫画“榜样”,小作文今年在格式上埋了小陷阱,我注意到了前面,却忘了一个小细节但是还好,大作文是一气呵成,写错的单词好像才一两个,整张卷子做完的时候还多1个小时,因为阅读是最重要的,我把1个小时的时间全用在了检查阅读上,最后出来听大家说英语挺简单的,我心里就觉得不舒服,因为我对英语完全没感觉了,心里完全没底,后来英语75分,离目标差5分,按照今年的难度来说,这个分数真的不满意,目标也定得低了。
总之,整个考研过程真的得益于计划的严格执行,如果没有每天强迫自己去完成每个计划,肯定是当炮灰了,考研出了勤奋,计划、目标、思考、做题技巧也很重要。
复试:
川大的成绩出的比较早,忘了具体几号,只记得是在大年初几吧,但是我根本没想到自己能考上,所以复试的书没带回,加上家里做生意很忙,也没去准备复试,元宵节的时候帮家里做完生意才回学校,但是复试的真题和其他资料是寄到我家的,等从我家转到学校中间花了差不多5天,后来开始复习,我们专八是3月19日考,我还抱着侥幸心理今年不会跟复试冲突(文新学院是冲专八专业户)一变备战专八一边专八复试,我是3月7号才正式开始准备复试,同时两门重要考试真的够呛,而且后来汉办的志愿者招募又出来了,我又准备申请西班牙志愿者,但是两次都是未见单位推荐而审核未过,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我就懒得报了,这个申请也耽误了一两天,总之复试也是闪电战。
题型:
今年初试复试的题都比去年平稳,只要好好准备基本上都能做好,去年初试问“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没出现过,复试的语言学转向(其实课后习题有,我也按照初试做课后习题笔记的方法准备了复试)这种比较细节的名词解释今年都没有,记得考了词形、语法范畴、潘尼尼的语法观点,道家的名实之辩等,笔试时提前5分钟发卷,我先扫了一遍题目,在心里打了一遍草稿,后来写得比较流畅,每个名词解释都至少用1234的序号,每个一行的方法解答,有些不是很确定但是我就默默地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往上靠,简答题也基本是至少摆出两个思考方向,潘尼尼的语法观那题,我虽然压根不认识潘尼尼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干嘛的,但是我就从先夸夸他在语法学上的贡献,答不出代表作我就说留下了大量语法著作,提供了史料……然后我就从字母演变和语言诸要素的角度扯一通。笔试一共写了7面,而且因为思路比较顺畅,一口气完成的,最后赶着回去吃陈大厨做的饭,就提前交卷走了。
复试面试是发挥最差的一门,复试当天,我声带急性水肿,嗓子哑了,说话超难听。面试完去医院检查,然后就自己好了……我肯定是被下降头了……面试分专业课面试60分,英语面试40分,早上我起的比较晚,慌忙赶学校去面包都没吃完,后来一直等到中午,因为一直站着,人都有点贫血了,结果就在轮到我们三个湖北老乡的时候,说下午1点半再继续!当时我来了句,完了下午吃饱饭老师们好开枪,结果被我命中了,我们三个都发挥不好,第一个被一个专门研究“是”字的老师难住了,第二个是400+的学霸大神也回答错了一个问题,我是第三个就更惨了,两个问题,全回答错了,而且是那种我一走出来就反应过来的低级错误,当时真的好难过。后来去排英语面试的队,我之前一直没准备英语面试,在排队的时候前面还有10来个人的时候才临时写了一小段,所幸,后来我进去后用哑嗓子说了一大堆,虽然声音不好听,但是比较流利,老师人很好,就问了个文化和语言有什么关系,我也很快地编了一个答案,英语面试感觉还好。
本来没想到会写这么多,但是不知不觉还是写了这么多,总之这段路是结束了,新的征程又开始了……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xux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