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电视新闻的声画关系一直是电视理论界一个老话题,像“鸡生蛋和蛋生鸡一样古老”。 由于“主声说”与“主画说”的长期争论,使电视新闻语言研究陷入了一种困境,对视听语言本体的研究被长期搁置了。理论界的争论不休,导致电视实务工作者对电视特性认识不足,在声画关系的操作和处理上的简单化。因此,深入研究电视新闻语言中的声画关系处理问题,对理论和实践都是大有裨益的。
电视理论界对声画关系的认识大致有三种观点:“主声说”、“主画说”、“声画结合说”。在上世纪90年代末,“声画结合说”已经基本为电视界所接受。也有论者提出“声画同构”的理论,由于对“声画结合”理论并无质的突破,在此笔者仍沿用“声画结合”的说法。曾对“声画结合说”激烈抨击的学者朱光烈指出,“声画结合”缺乏“理论品格”,是一句“并不真实的‘大实话’”。①①这种思考的角度是可取的,但是朱光烈先生过分重视“主声说”,厚此薄彼,从而陷入了另一个误区(为了与传统的“主声说”区别,对朱先生的理论,以下用“新主声说”代称)。对电视声画关系的讨论,始于电视新闻,尽管许多论者有所拓展,本文仍将在电视新闻这一范围内展开论述。
“声画结合说”与“新主声说”的理论缺陷
声画结合论的缺陷并非如朱光烈先生所言是“画面崇拜”。声画结合论者在提出声画的骨肉关系的命题后,并未进一步就声画之间的真实关系提出明确的见解,使理论流于简单和空泛。“在电视新闻传播中,‘声’、‘画’两个通道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都是富有真实感地传达信息,在这两个通道上的信息在相互支撑、相互参照、相互推动中共同构建完整的信息、意义系统。” ② 声、画笼统的被称之为“两个通道”。为了强调“声画一体”,被论者广泛引用的朱羽君的观点是:“电视画面……它一开始就同时包括的形象在时空中的运动和时空中的声响,不能同时记录形象和环境声音的,不是真正的电视画面。” ③ 这一观点更多是从拍摄角度讲,显然不能涵盖播出环节,而我们对于“声画关系”的研究,应该是着眼于播出环节的。
“新主声说”是建立在对“声画结合说”批判的基础上的。其理论的起点是“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只听声音不看画面可以听懂电视的普遍现象”,并据此提出“电视传播可以做到声画结合,但是远不能消除声画分离即‘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可以说:‘声画结合’论不可能成为电视传播普遍有效的理论。”;“美国学者曾经把家庭看电视的全过程用录像机录下来加以分析,发现观众看电视有很多伴随的活动、玩、看书、打闹、吃饭、睡觉等等”,并据此批判声画结合是“以编辑的板凳否定观众的板凳”、“以操作的立场否定传播学的立场”。下面让我们来分析这些命题。
首先,“声画结合说”与“新主声说”讨论问题的层面不同。“声画结合说”是在电视理论界关于“声画孰轻孰重”的争论不休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理论实质是: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相互不可或缺。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说:它提供了电视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即任何只对声音或者画面的分解研究都必须是置于电视声画关系中的动态研究。从新闻学意义上说,这种观念对改变电视新闻中普遍存在的“声画两张皮”现象,以及电视实务工作者不注重研究电视特点的倾向有着积极的批判作用。“新主声说”试图从现象出发,以传播的视点去研究电视新闻的“声画关系”,其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但是“新主声说”论者并未将这个有意义的工作进行到底,仅仅凭对一些新闻现象的数学统计而得出电视新闻“以语言为基础,以画面为证明”的结论,显得过于草率了。“新主声说”论者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落脚于“声画孰轻孰重”的操作层面,根本原因在于对电视新闻中“声”、“画”两个元素的孤立研究。正如朱羽君所强调声音对电视画面的重要性一样,任何脱离了声画关系的研究都是非电视的。
其次,“新主声说”宣扬使用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观众的实际收视状态为依据,以传播学正在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移为佐证,提出电视新闻应当“以语言为基础”,其研究方法是孤立的、静态的。第一,观众的收视状态实际有两种:视听结合状态与视听分离状态。在视听结合状态下,声画是一体的,二者分别作用与观众的听觉与视觉,是正常的收视状态。在视听分离状态下,声画是分离的,观众在“看电视画面”,或者“听电视”,是观众处在非正常的收视状态下对声画的一种自由选择。很显然,我们对电视声画关系的研究,应当置于观众的正常收视状态下,即视听结合的收视状态下去研究。如果我们假定电视观众不看电视画面而得出电视应以语言为基础的结论,实际上是否定我们对声画关系的研究的意义。第二,传播学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移,是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完善,而并非对以传者为中心研究模式的否定。从接受学的角度来看,以受者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会产生更为直接和有利的影响。因此,只有用以受者为中心的研究模式来看待声画关系时,我们才能寻找出一条真正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的新路来,而这种研究,是对声画关系的结合研究。“新主声说”者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把电视记者发挥声音通道的优势误以为是电视的特点,以为观众可以“听懂”电视而将画面置于“证明”的从属地位。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guolao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