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考研官网

考研信息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考研信息-政治英语 > 考研经验谈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考研历史学中的体现

  • 时间:2011-06-18 18:17:27
  • 来源:勤思考研网
  • 点击数:

 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考研历史学中的体现O2T勤思考研-心理学考研,教育学考研,汉硕等专业课辅导!

 
  一、对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分析:
 
  1.一因多果。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了”新政“,结果(清政府仍处在困难之中、增加了人民的捐税负担)。这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能否从不同层面去分析其结果。
 
  2.一果多因。
 
  要求在众多的原因中,能够分析出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等。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主要原因是……“; ”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是因为“(他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属主观原因。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涣散,属客观原因)。
 
  3.同因异果。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认识到,相同一个原因可以导致结果迥异的历史现象。 ”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运动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
 
  4.同果异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两国都陷入经济衰退,但是其原因不尽相同,主要的不同之处是……“考查考生能否认识到,历史现象的原因迥然不同,但导致的结果却殊途同归。
 
  5.互为因果。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历史意义“(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1.共性和个性。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互相矛盾)。该题要求考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二者的个性,即不同点。
 
  2.形式和内容。
 
  ”十月革命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 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3月,他又发表了铁幕演说。这些表明……“考查考生能否认识不同形式下的共同本质内容。
 
  3.现象和本质。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
 
  4.必然性和偶然性。
 
  ”隋炀帝得以统一全国的原因“(北方各民族的融合 、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隋炀帝杨坚的决策正确)。以上诸项原因使隋朝的统一具有必然性,统一由隋炀帝实现,则有偶然性。但隋炀帝的出现加速了统一的实现。
 
  三、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论断,对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理性揭示。这些思维过程,必须运用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国家和革命,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理论范畴的知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水平决定国家政权的性质和形式。先进的生产关系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的理解。 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对政治、文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政治、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3、阶级、国家、革命。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生活条件及利益和要求不同,因而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家的本质就是一个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工具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的实质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是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  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4、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任务和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作用。对历史基本理论的应用,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在掌握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一些基本观点和原理基础上,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喜欢本文章的同学,还喜欢下列同类型的文章: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来顶一下

本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jilaoshi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