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考研-学硕 > 心理学名人及导师
张明
【基本信息】
职 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单 位: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心理学
办公电话: 0431-85098081
传 真: 0431-85098081
E-mail: zhangm@nenu.edu.cn
【学习工作简历】
1979年至1984年 白求恩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 本科生(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8年至1991年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 硕士生(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4年至1997年 日本国立冈山大学心理学专业 博士生(博士课程修了)
2000年至2003年 吉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 博士生(获哲学博士学位)
1984.08-2001.1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助教、讲师、副教授;
2000.01-2003.1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1993.01-1994.04,日本国立冈山大学教育学部,客座研究员;
2000.10-2001.10,日本宫城教育大学教育学部,访问学者;
2008.03-2008.09,日本创价大学,客座研究员;
1998.06-2010.03,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主任;
2001.1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2010.0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社会学术兼职】
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
吉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心理科学》《应用心理学》《心理研究》杂志编委
【教学工作】
讲授课程:
本 科:《实验心理学》、《解剖生理学》、《学校卫生学》
研究生:《心理研究方法》、《认知神经科学》、《注意与记忆研究专题》
指导硕士研究生15名
指导博士研究生6名
【主要科研方向】
实验心理、临床心理、特殊儿童心理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返回抑制的眼动和注意成分及其神经机制”
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学生学习过程中选择性注意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3.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危机干预模式研究”
4.东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项目:“人类注意和自我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5.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认知加工脑机制与教育对策的研究”(已结题)
6.教育部十五特殊教育课题:“视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已结题)
7.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专项课题:“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对策的研究”(已结题)
8.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结题)
【主要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中央线索化对听觉障碍人群辨别任务返回抑制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10,Vol16 No.2,134-138 [CSSCI]
1.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心理科学进展》2009 No.1([CSSCI]
2.Updating verbal and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Are the processes parallel?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53(14):2175-2185[SCI]
3.Semantic processing is affected in inhibition of return- Evidence from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study.NeuroReport,2007,18(3):267-271[SCI]
4.Interaction between location- and frequency-based inhibition of return in human auditory system. Exp Brain Research,2007,176:630-640[SCI]
5.工作记忆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心理学报》2007 Vol.39 No.1 [CSSCI]
6.视觉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心理科学进展》2007 No.3 [CSSCI]
7.影响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生物遗传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07 No.2 [CSSCI]
8.工作记忆与选择性注意交互关系《心理科学进展》2007 No.1 [CSSCI]
9.视觉客体工作记忆中图形特征存储与捆绑时程《心理科学》2007 No.5 [CSSCI]
10.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是客体抑制还是空间抑制的动态更新?《心理学报》2006 Vol.38 No.6 [CSSCI]
11.Spatial and nonspatial peripheral auditory processing in congenitally blind people.NeuroReport,2006,17(13):1449-1452[SCI]
12.Effect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ttention during inhibition of return (IOR) on flanker interference in hearing and congenitally
deaf people. Brain Research, 2006. 1109, 117-127[SCI]
13.中央线索化对动态范式中基于客体的返回抑制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6 No.2 [CSSCI]
14.工作记忆子成分在听觉障碍儿童心算过程中的作用《心理科学》2006 No.1 [CSSCI]
15.中学生感觉寻求、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 No.1 [CSSCI]
16.感觉寻求与单胺系统《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 Vol 15No.10[CSSCI]
17.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医学与社会》2006 Vol19 No.10[CSSCI]
18.应对方式和感觉寻求人格特质与学习焦虑的相关性《中国临床康复》2006 No.46[CSSCI]
19.青少年焦虑情绪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5 No.44[CSSCI]
20.返回抑制对工作记忆储存和目标维持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 No.2 [CSSCI]
21.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是重复盲还是返回抑制?《应用心理学》2005 No.2 [CSSCI]
22.听觉障碍人群的注意加工机制 《中国特殊教育》2005 No.8 [CSSCI]
23.Changed peripheral attentional modulation strategies in congenitally deaf humans《国际心理学杂志》(论文摘要)2004(5-6)[SSCI]
24.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心理学报》2004 Vol.36 No.1 [CSSCI]
25.注意定势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心理科学》2004 No.2 [CSSCI]
26.Negative Priming at Cued and Uncued Locations in Spatial Orienting《心理学报》2003 Vol.35 Supplement [CSSCI]
27.前、后注意网络的关系-Stroop干扰效应 《心理科学》2003 No.4 [CSSCI]
28.靶子的潜在位置数对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影响《心理科学》2003 No.1 [CSSCI]
29.听觉障碍人群的言语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03 No.5 [CSSCI]
30.干扰任务下学优生与学困生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应用心理学》2003 No.1 [CSSCI]
31.FOK产生机制的重新检验《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 No.1
32.听觉障碍人群的皮层可塑性《中国特殊教育》2003 No.4 [CSSCI]
33.青少年感觉寻求与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 No.3 [CSSCI]
34.任务需求对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和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的影响《心理学报》2002 Vol.34 No.5 [CSSCI]
35.学习困难学生视空间工作记忆提取能力的多指标分析《心理科学》2002 No.5 [CSSCI]
36.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No.2 [CSSCI]
37.学习困难学生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No.3 [CSSCI]
38.记忆提取研究的新进展《心理科学进展》2002 No.2 [CSSCI]
39.注意定势和时间不确定性对基于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2 No.3 [CSSCI]
40.学习困难学生教育干预措施的发展与展望《中国特殊教育》2002 No.2 [CSSCI]
41.中国特殊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日本Low-vision Research》2002 No.3[CSSCI]
42.工作记忆与理解关系的研究与展望《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 No.2 [CSSCI]
43.当代记忆研究与中央执行机能《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 No.5 [CSSCI]
学术著作或教材目录:
主 编《实验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翻 译《心理学研究方法》(第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
参 译《心理学精要》(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编 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审 校《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参 译《生理心理学》(第6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专 著《人格心理学新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主 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3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主 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主 编《小学生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 编《心理健康辅导讲座》,长春出版社, 2002年
主 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6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主 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主 编《基础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 编《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主 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副主编《中学教师素质调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副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分卷),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编 著《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编 著《心理测量与心理诊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 编《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 编《心理学》-学习与应用,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 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参 编《学校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 编《青少年心理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 编《面向21世纪心理学教学改革》, 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 2000年
参 编《小学生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获奖信息】
2010年,获吉林省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2010年,获吉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010年,获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2009年,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009年,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2008年,获吉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2006年,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三等奖;
2006年,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
2006年,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2003年,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2003年,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2002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华为奖,
2002年,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三等奖;
2001年,获吉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guolaoshi )
关注公众号
送心理学大礼包!
点击在线咨询
010-8646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