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范大学 2004《普通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举例说明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40分)
社会化 视觉适应 注意的转移 联觉 趋避冲突 应激 倒摄抑制 功能固着 价值观 后象
二、填空:(每题2,共30)
1、( )对心理学的重大贡献是促成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脱离哲学而独立及建立了实验心理学。
2、( )提出了联想的感念,为日后的联想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3、在心理学研究中,要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应该采用( )方法进行研究。
4、( )被认为是相对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
5、人的心理是人类祖先在劳动中彼此间的社会性联系的发展过程中,同( )一道产生的。
6、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
7、注意的功能有( )。
8、视觉的适宜刺激是( )。
9、空间立体知觉的主要线索是( )。
10、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孤立的项目连接成更大单元的过程称为( )。
11、人们彼此间情感的相遇,即情感上的相互影响称为( )。
12、对单一的刺激作出确定反映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 )。
13、吉尔福特把智力区分为( )三个维度。
14、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区分为( )。
15、失控后人的挫折行为反应多种多样,做突出的是( )。
三、简述:(每题9,共45)
1、 感觉记忆的特征是什么?
2、 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有哪几种?
3、 描述自己的气质特征,并判断自己的气质类型。
4、 高创造者的思维特点有哪些?
5、 意志活动中的心理冲突有哪几种类型?
四、应用:(15)
请根据以下求助者来信,写一封心理医生的回信(600字以内)。
心理医生:您好!
我是个有严重性格缺陷的人,这些缺陷对我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我很想改变它们,但是,我记得有句古语,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能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我自己也做过各种改变性格的努力,但是,最后都失败了。这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古语越来越得到应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今后就得继续带着自己的性格缺陷,以及这些缺陷给我带来的不良影响,一辈子都无法翻身。我岂不就是毫无希望了吗?
心理医生,您能不能给我一个确切的答复:“人的性格到底能不能被改变?”如果人的性格不能被改变,我也就不再瞎忙乎了。如果能够改变,我该如何进行?请您务必如实地告诉我,我还有多大的希望?
一个求助的青年
五、论述:(20)
以事例说明思维的心智操作过程。
2003年 《普通心理学》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共60)
反射弧 注意 注意广度 韦伯定律 知觉恒常性 Kappa效应 记忆 双重记忆理论 无意识记 程序性知识 情节记忆 倒摄抑制 舌尖现象 手段目的分析 思维的流畅性 抱负水平 元认知能力 液态智力 智商 气质
二、给下列图示作出解释:(每题10,共40)
1、 课题难易度,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的函数关系
2、 色轴图
3、 Sperling(1960)感觉记忆衰退的实验结果
4、 陆志韦(1922)对记忆的研究结果
二、问答题:(每提25,共50)
1、 一自我为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分析
2、 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002年 《普通心理学》
一、概念辨析(每题5,共15)
1、 感应性与感受性
2、 错觉与幻觉
3、 语言与言语
二、单项选择:(每题1.5,共15)(由于比较麻烦所以只写题目了,见谅!)
1、 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不属于相关法的是:
2、 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科学论断的是:
3、 冯特(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4、 动物出现大脑皮层始于:
5、 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处在:
6、 最先把内、外倾向的概念引入人格研究的是:
7、 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的注意理论是:
8、 形状知觉:
A、涉及到无意识推理 B、受到眼睛运动的妨碍
C、涉及知觉者的主观构造 D、A和C
9、 信息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移被称为:
10、 儿童语言获得的单词句阶段出现在:
三、现象分析:(每题5,共15)
1、 从众
2、 酝酿效应
3、 气质的血型说
四、简答:(每题8,共32)
1、 心理学研究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
2、 注意的生理指标。
3、 沙赫特(Schachter)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4、 性格评定的常用方法。
五、论述:(任选一题,23)
1、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兴衰史,谈心理学的走向。
2、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遗留问题,谈记忆研究的走向。
3、 从智力测验的利弊,谈智力理论的走向。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zxh5516 )
关注公众号
送心理学大礼包!
点击在线咨询
010-8646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