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思考研官网

心理学考研

考研报名 成绩查询 考研真题 考研大纲 免费资料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学考研-专硕(应用心理硕士) > 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经验

【20146P】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专硕学姐:临床与咨询方向考研经验分享

  • 时间:2019-05-20 16:46:51
  • 来源:
  • 点击数:
   1、考研动机
 
  我的个人经历比较特殊:在原专业领域,从本科到硕士(保送)再到工作,走过10年;对心理学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决定考研,持续近20年。
 
  毫无疑问,作为考研人,我的标签应该是:大龄、脱产、跨考,每一个都像是冒险的同义词。然而,在做出离职备考的决定前后,我用了近1年的时间,一方面对自己的能力、特质、动机进行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心理咨询行业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此刻的你,可能正如本科毕业前夕的我--希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而选择深造,也可能正如工作之后的我--因不确定热爱和稳定在职业天平上如何权衡而迷茫困惑。其实何时做决定、是否决定考研都可以,重要的是静下心来和自己对话,扪心自问做决定的动机是否足以支持你坚定地走下去。
 
  在心理学中,动机的作用包括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最初,它主要发挥着激活和指向的功能--决定考研、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这可能令人纠结但同时也激动人心。我们可能因为想取得更高的学历、符合他人的期待而决定考研,也可能源于对心理学的兴趣、对职业的憧憬而决定考研,这都不难;难的是在备考的1、2年甚至一、二战的过程中,持续保有强烈的动机以维持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以及在读研和工作后,依然为自己的初心和坚持感到骄傲。
 
  考研也许是你人生中的第一个自主决定或又一次重新选择,因此请肩负起对自己的责任。你可以带着成长型思维探索自己的更多可能性,可以从书籍、资讯、师长和从业者那里去了解自己是否真的热爱并适合所要备考的领域,可以在勤思顾问老师的帮助下评估匹配的院校和专业。但请不要基于自我感动、迎合他人等动机,凭借一腔孤勇、一时冲动而考研,否则无论结果怎样,你都可能与想成为的自己渐行渐远。
 
  2、备考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复习时间少、干扰多,是因为内在的失序。外界纷繁的信息经过个人的加工评判,可能会对目标的实现构成威胁,会让自己感到焦虑、迷茫、羡慕嫉妒恨,注意力分散、效率降低、情绪波动,甚至怀疑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会不会失败。
 
  因此,建立内在的秩序感是保持心理稳定性和弹性的前提。秩序感并非完美主义,不是计划多么周全、执行多么严格,而是懂得取舍、容纳变化,把心智专注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非无谓的情绪消耗上。
 
  (1)如何做出取舍
 
  在考研的同时,不要设置过多目标--希望爱好精进、减肥成功、拿到offer等等,这样会自我苛责、消耗意志力、失去掌控感;当然可以设置辅助性的目标,比如坚持跑步或者练琴,调节身心压力。
 
  对我而言,最大的取舍就是辞职备考,这样可以降低二战的风险以及避免兼顾工作的身心疲惫,因此我取的是健康和时间,舍的是工作和收入。这种权衡无所谓对错或者盈亏,但它关乎内心的优先级和秩序感,当你明确什么对自己重要时,才能够抵制诱惑、攀比、犹豫不决,采取果断有效的行动。
 
  (2)如何看待信息
 
  考研信息是海量的,你要了解自己的解释和应对风格--这些信息会强化你的斗志还是焦虑,能够节省你的金钱还是时间。
 
  比如,北师大MAP群里的小伙伴会交流提前面试上线的人数来评估正常批的招生计划。对于选择正常批的我而言,有多少人已经通过提前批面试、获得优秀还是良好、他们最终能否被录取,都是不可控的。所以我不去关注和臆测,专心做好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当然,如果信息能够让你知己知彼、明确目标、激发潜能,也是一种秩序感的重整。
 
  (3)如何调节情绪
 
  作为心理学的考研人,我们不仅可以运用艾宾浩斯曲线记忆知识点,还能够学会觉察、理解、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当周围有噪音让你烦躁不已时,可以运用情绪ABC理论,思考一下噪声让自己想到什么--“学习环境应该是安静的,我才能全神贯注”。那如果考试时周围就是有噪声呢?所以不妨在当下给自己一次机会,看看能否屏蔽干扰专心学习,这样你不会再被烦躁所消耗,还get了应试技能和心态。同样的,失眠也可能引起焦虑--“只有精神状态好才能发挥好”,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考生,考试前一晚的失眠并没有影响正常发挥。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外界事件发生后,我们不是只能沉溺或者逃避,还有其他选项,这取决于你对自己情绪及其背后信念的觉察、理解,也取决于你的认知或行为的调整,以及你有哪些心理和社会资源可以帮助自己--运动、音乐、正念、亲友、榜样等等,当然还有前文提到的考研动机。
 
  3、复习方法
 
  (1)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这里我按照纵向的阶段和横向的科目,分享专业课的复习方法。
 
  ① 分阶段复习
 
  北师大347咨询方向的专业课包括普心、社心、人格、变态和研究方法(实验、测量、统计)7门,科目和书单的数量居中,题目种类较多,相比只考查主观题的院校还是要友好一些;并且北师在暑假就会提供考试大纲,在这之前可以根据前一年大纲复习,之后可以新旧对照,看看范围和重点是否有所调整。
 
  a. 第一阶段:基础强化
 
  我从6月正式开始备考,之前听过勤思基础班课程(除研究方法类)。每个月新学2-3门科目,同时复习已经学过的科目。到9月中旬,也就是倒计时100天之前,我按照科目内容、难度和分值特点,完成了普心和社心的三轮复习、人格和变心的两轮复习,以及统计、测量和实验的一轮复习。这样安排的好处就是学过的科目每天都在复习,科目之间也会促进理解、加深记忆,而挑战在于每天涉及的专业课科目较多,需要协调各自的进度和深度。
 
  b. 第二阶段:整理背诵
 
  进入倒计时100天,我不得不面对自己所畏惧的背诵。我尝试了思维导图、默写、复述等各种方法,都感到效果甚微。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缺乏背诵动力的原因是没有方向也没有反馈,解决的方法可以从真题入手。我购买了勤思王永平老师主编的《心理学考研真题正解》(非统考版),其中有十几所自命题院校近3年左右的试题和详解。尽管各院校的考试科目和真题风格迥异,但是可以为我打开思路,了解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和应用,甚至学着自己给自己出题,从而找到了复习的乐趣。
 
  针对每道主观题,我都先按照前期的笔记自行整理答案,再与参考答案对照修改;如果相似的题目反复出现,说明这是各院校共同的考查重点,背诵的机会也因此增加。当我把这本真题过了一遍,考纲上80%的知识点都已经被覆盖,接下来一轮的复习就是梳理考纲,巩固背诵,将剩余20%知识点整理补充进来。
 
  如果你对于主观题如何整理和背诵也有困惑,那么可以在后期尝试一下“以真题促背诵”的方法,当然自己院校和方向的历年真题最好留到最后冲刺模拟时再做。
 
  c. 第三阶段:提升应用
 
  进入11月,除了背诵和模拟演练,还要注重应用思维的训练,因为北师题目比较灵活,分析和写作的分值较高。后面会分科目介绍如何提升应用,积累答题的思路和底气。
 
  12月,在最后一轮背诵的同时,我又把之前标记过的主客观真题过了一遍。最终,每门复习的轮次可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科目特点不同,在复习的不同阶段需要投入的精力和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并不一定要齐头并进、整齐划一。重要的是时常复盘,检查每一轮复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前后两轮复习的关联度如何、与最终考查难度和方式的匹配度如何。
 
  (2)分科目的复习建议
 
  以下就是我在不同科目的学习中,遇到的瓶颈和寻求的方法:
 
  ① 普通心理学
 
  普心只要吃透彭聃龄老师的教材就可以了,还可以把《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扩展阅读。因为教材每个章节框架相似,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我做了一个汇总二维表,纵列为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横行依次为定义、特性、功能、分类、理论等,这样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一目了然。但对于框架结构不同的社心,思维导图可能更加适合。
 
  另外,近年来普心的考查也趋向灵活,尤其是关于情绪、能力、人格的各个理论既要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又要能够举出生活实例,后者难度要更高些。考试时的灵感爆发与言简意赅,离不开平时的积累--例子的来源可以是教材、习题或真题的题干或者答案,如果有把握也可以自己编写贴切、新颖的实例。
 
  ② 社会心理学
 
  社心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最大,主要出现在案例分析和写作题中,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也是给我挑战最多的一科。
 
  第一个挑战是输入,即教材的阅读。我先后看了金盛华版(章节较全)、戴维·迈尔斯版(举例丰富)和俞国良版(作为补充)的三本教材,风格各异,与考纲都不对应,因此整理笔记、搭建框架的工程量很大,花费的时间精力最多。
 
  第二个挑战是输出,也就是针对50分写作题的练习。写作题通常的要求是语言通俗有趣兼具科普性质,因此不能像简答论述题那样模式化,而是要把理论、实际和所思所想结合起来。一方面,备考时要关注一些社会热点,把自己想象成心理学的传播者,用专业知识解释社会现象和研究结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学习时要围绕主题构建体系,比如有关“自我服务偏差”,它的概念、表现、产生原因、积极和消极作用等分别是什么,这本身就可以构成一篇科普文章,考试时再根据材料要求有所侧重和加以润色就可以了。
 
  ③ 人格心理学
 
  北师给出的人格心理学大纲基本对应陈会昌版本的教材,总体框架非常清晰--7个流派的理论和相关研究各1章节;内容编排是典型的西方教科书风格,因而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提炼知识点、归纳总结。
 
  例如,之前的真题中出现过“论述经典精神分析流派与新精神分析流派的异同”,如果平时没有整理归纳,到考场上即兴发挥,很难条分缕析、言之有理。因此,除了精神分析流派的对比,我还总结了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及社会学习流派的异同;练习运用不同流派的观点分析同一行为或特质。这样能够对每个流派的观点、发展脉络、贡献与不足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还要注意人格与其他科目结合的学习。例如,特质和生物学流派可以结合普心第12章整理,后者的提炼更加清晰;认知流派有关抑郁图式的分析,可以结合变心里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表现复习;人格测量方法,则可以与心理测量学结合起来。在不同科目之间融会贯通,既能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又能够节省时间、减轻背诵压力。
 
  ④ 变态心理学
 
  变心的重难点,主要是辨析疾病种类和背诵诊断标准。
 
  在按章节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心理疾病的症状、诊断、成因和治疗都是非常“标准”的,但是现实中患者并不都是那么“典型”,考试的案例也更接近真实情况。比如,进食障碍的不同类型、双相障碍的不同类型、痴呆的不同类型、儿童青少年特有的焦虑症状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等等,它们之间都有相似的症状表现,但也有各自突出的特点,在复习时一定要加以对比、区分,避免在考试时犹豫不决甚至诊断错误。
 
  诊断标准的背诵一度让我望而却步,因为疾病种类、标准条目、专业术语都很多。就像“以真题促背诵”一样,我找到的方法是“以案例促背诵”。教材、勤思讲义和真题中针对主要病症都有大量案例,只要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足够了。第一遍学习,我把案例扫到文档中,逐句识别症状表现,对应诊断标准,这是理解心理疾病的过程。第二轮,我还是利用之前的案例,回忆诊断标准,能写几条写几条,专业术语、病程标准以及排除标准都经常被遗漏。第三轮,则是根据案例默写诊断标准,对于案例中没有体现的症状也要单列。最后,可以不再需要案例,直接默写诊断标准。此外,对于重点心理疾病,还要掌握病因的分析思路和治疗所依据的原理,不必死记硬背。
 
  ⑤ 心理学研究方法
 
  北师347大纲中对于研究方法3科的考查要求相对浅显,章节合计大约是一个科目的篇幅。但是初学一定要打牢基础,尤其是统计学,要全程跟着勤思课程学习。王老师不仅把知识讲解得深入浅出,而且每节课后都会带领大家总结。我的方法是每听完1节课都要结合教材总结笔记,如果连续听2节可能就已经混乱了;每学完1章再进行本章小结,并配套勤思习题,确认掌握程度。第二轮直接复习每章小结,生疏的知识点再追溯到每节笔记,复习几章后再进行跨章节总结。
 
  实验,在考纲中涉及的是基本概念,但在真题中出现过实验设计,因此起初让我无所适从,并且作为跨考生也缺乏实验范式和设计思路的积累。我同样利用《心理学考研真题正解》(非统考版):第一轮我只能尝试读懂实验设计,第二轮仿写、加深理解,第三轮默写、查缺补漏。这个过程督促我真正思考如何提出假设、取样、分组、为变量下操作性定义、控制额外变量、实施程序、统计检验,也有助于对统计和实验的基本概念更深入的理解。
 
  (2)公共课
 
  ① 英语
 
  关于英语二的复习,这里主要通过我走过的弯路、掉过的坑给大家一些提示。
 
  走过的弯路:背了“假”单词。我选择的是app而不是单词书,因为前者可以调动各种感官,而且重复频率也交给了算法,看似科学高效符合认知原理。但是,在做真题时,我发现背过的单词还是感觉模棱两可,做错的题目都是因为单词不认识。于是我开始反思,考研词汇有很多一词多义和形似易混,而app中的单词和图片都是对应出现的,有时候看着眼熟甚至条件反射就能选对,而忽略了其他含义、词性、例句甚至拼写,这无异于自欺欺人。于是,临近冲刺,我又用了1个月的时间刷app的同时整理词汇,再做真题时对很多单词的认知就准确而可迁移了。
 
  掉过的坑:练了“假”作文。从10月份起,我每周会围绕一个主题练习大小作文--今天写两段、明天写一段、后天修改,每天花费不了多长时间,也不用冥思苦想,每周还能有一篇成果。但是真正临场写作时,我发现自己无法一气呵成完成一篇作文,逻辑有断点、总忍不住想修改、卷面不够整洁。这就是平时写作习惯不好,又没有检视方法的教训。希望你能引以为鉴,每一次写作勤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自行或者请他人帮助修改,形成自己的模板后刻意练习如何灵活运用。
 
  所以,备考过程中要经常检视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做的是无用功,就要深入反省,及时调整;而如果一时找不到好的方法,我通常受益于“逆向搜索”的策略,从问题的目标状态进行倒推,就不难发现自己应该如何去做,然后尝试并检验新的方法,用对了就坚持下去。
 
  ② 政治
 
  关于政治的复习安排,具体要看每个人的基础和学习风格。我倾向于细水长流,从7月份开始,每天大约用1个小时学习基础课程和习题,这样既可以穿插在专业课中作为调节,也可以让后期不至于太紧张,毕竟冲刺阶段专业课也有许多需要背诵的内容。如果你的备考时间分布比较均匀,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每天专业课、英语、政治的时间。对于政治本身,也不仅限于“背背背”,从内容上各门科目特点不同,从题型上主客观题也是平分秋色,可以把需要理解的马原、史纲放在前面掌握,再过渡到毛中特、思修法基、形势与政策、当代的记忆上。
 
  (3)复试
 
  也许现在说复试有点早,但是我想说的是:复试,从现在准备。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本末倒置,初试是选拔赛,复试则是淘汰赛。所谓“从现在准备”,也不是说开始写自我介绍、阅读导师文献,而是用心积累素材、提炼经历。
 
  对于很多跨考心理学的考生,真正接触心理学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备考时间,了解心理学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仅限备考范围和影视作品。如果现在你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可以多读几本心理学书籍(不仅限于《心理学与生活》和《40项研究》),可以尝试用心理学的视角认识自己、观察社会(而不仅是嘴上说“我对心理学感兴趣”),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科研项目(北师今年复试就突然提出提交个人代表作);如果你已经工作或结婚生子,可以尝试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深化和细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时保有谦虚好学的品质,发展成熟的心智。
 
  4、关于勤思
 
  选择勤思,我认为自己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获益:
 
  第一,基础班课程。考研专业课科目大多都是本科阶段需要一个学期的学习才能掌握的,对于跨考生,单凭自学教材必然事倍功半。勤思的基础课程是由高校老师针对考试教材讲授的,能够迅速缩短跨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的差距。
 
  第二,一对一辅导。独自备考,相比孤独,更大的挑战是缺少反馈和督促。一对一辅导本身就会在无形中督促我保持进度、积极思考。每周我把复习中的疑问提前整理好,发给辅导员,在上课时共同讨论,这是我备考期间唯一能够获取答疑和反馈的渠道。
 
  第三,线下模拟复试。两次现场模拟复试,都给我一种被掏空又被充实的感受,被掏空是发现自己储备不足,被充实是一天之内能够吸收到老师、学员提出的各种建议,身心都被调动到真实面试的状态。所以,与其沉浸在等待出分的焦虑中,不如尽早参加线下模拟复试,有勤思老师指点迷津,复试准备得更有方向、更加自信。
 
  5、对2020学弟学妹的鼓励与指导
 
  最后,想对2020年的学弟学妹说:读到这里,你可能受到启发,也可能感到迷茫,没关系,现在可以开始用行动书写你自己的考研经验贴了。希望你对动机、心态、方法、坚持这些关键词有更深刻的领悟;希望你用1年的时间摸索、尝试、调整、专注,写就属于你的方法经验和心路历程;希望你在2020年收获成功和成长的同时,也预见2.0版本的自己!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备战考研,勤思考研为每位考生准备了一份考研资料,资料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汉硕等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部分,所有申请资料的同学都可以获得对应专业资料。资料会在三个工作日内发放,如果没有解决,大家可以到“勤思考研自习室”微信公众号投诉。

喜欢本文章的同学,还喜欢下列同类型的文章:

本网声明:

凡注明“来源:勤思教育网”的作品,版权均属勤思教育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其它来源资料系本网编辑网上搜集,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之用,不代表勤思赞同其言论或立场。如涉及作品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勤思联系,我们会及时注明来源或删除,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联系邮箱:hezuo@qsiedu.com。

(责任编辑:qs_liweilin )

关注公众号

送心理学大礼包!

点击在线咨询

010-86466160